作者:李桃梅,邓小红,余伟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养猪业发展迅速,养猪场规模不断扩大,在猪的品种改良、饲料配方以及饲养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并没有让养猪更轻松,相反,猪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琢磨不透,甚至让人匪夷所思!
怪事1:优质的疫苗打下去猪群的抗体滴度参差不齐,达不到足够的保护力,猪群发病;
怪事2:哺乳仔猪14日龄左右就出现细菌性感染临床症状,如关节肿,毛松等;
怪事3:进行疫苗注射后猪群的应激反应很大;
怪事4:肌肉注射时,药物和疫苗吸收不良,形成囊肿;
怪事5:冷、热应激下猪群都发病。这些现象往往与猪的亚健康有关,亚健康是指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国外将之称为“subpopulation”,翻译为“亚群”。亚健康的猪既是群体中易感动物,也是各种病原体的传染源。
1母猪的亚健康表现
CCTV7《你知道吗?猪的亚健康》提到猪场有70%~80%的猪处于亚健康状态,每年的损失达亿元。那么,母猪的亚健康有哪些表现呢?
1)连续流产2次以上或屡配不孕:妊娠早期多次返情,妊娠中后期流产,且窝产仔数低。(见图1)
2)病态母子:母猪产后虚弱,采食量低或初期采食量正常突然食欲下降,泌乳减少,患有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其分娩的仔猪大部分为弱仔猪。
3)背部毛孔出血:可能跟某些病毒(如蓝耳病病毒)感染有关。
4)注射针剂后,注射部位(针眼)血流不止:跟某些病毒(如蓝耳病病毒)感染导致的血液凝固系统受影响有关。
5)身体瘦弱:后背脊柱骨突出,皮肤苍白或偏黄,采食量时好时坏。
6)颈部囊肿:说明该母猪很有可能没有完全吸收注射的生物制品,产生的抗体水平低,抵抗力差,其初乳中母源抗体也相对较低。见图6。
7)肢蹄病:站立不稳或站立姿势异常的母猪,跛足影响母猪的采食量,还会因为伤口产生的炎性因子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与体内的微量元素或关键维生素缺乏有关,导致的亚健康表现。
8)眼结膜炎,眼周分泌物多,泪斑等(见图8)。
9)断奶后长期不发情或安静发情,发情不规律。
10)后备母猪在育成阶段用冷水冲洗后,皮肤苍白(见图9),被毛倒立,颤抖等,提示为亚健康猪,不可种用。
2亚健康母猪对猪场的影响
亚健康猪的临床表现基本正常,不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但当遇到外界刺激时,应激反应很大,甚至发病。猪场常见的应激因素有注射疫苗或其他生物制品,转群/栏,换料,冬季冷应激,夏天热应激,不得不说,亚健康母猪是导致猪场损失的根本原因。
2.1生产性能下降
亚健康母猪体质虚弱,采食量低,营养达不到要求,分娩的仔猪瘦弱,抗病力差。亚健康还影响母猪的发情,断奶至发情的间隔时间延长,发情后配种受胎率低,窝产仔数低,哺乳期食欲时好时坏,泌乳量低,携带病原体的母猪还可在妊娠阶段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某些病原感染胎儿,在哺乳阶段水平传播感染仔猪。
仔猪因先天感染而较长时间处于病毒血症,如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或采食初乳不足而体质虚弱,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病原体,出现毛松,关节肿大,呼吸困难的亚临床感染症状,断奶后甚至出现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症状,生长速度慢,整齐度差。
2.2易感性/敏感性增加
处于病毒血症期的猪往往表现出与感染病原体相关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烧,精神沉郁,食欲低等,处于蓝耳病病毒血症的猪往往容易继发感染支原体、细菌性或其他病毒性疾病使病情加重。
成年猪体内带毒,如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等(处于持续感染的亚健康猪)可因为环境等应激因素使病原体再次从组织或器官转入血液导致病毒血症,出现发病症状。先天感染蓝耳病病毒的初生仔猪外表正常,对细菌性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即使仔猪病毒血症已经消失,病毒复制水平也很低,持续感染的仔猪仍可导致周围阴性猪感染。
很多情况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使其他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不断涌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或以前很少发生的猪病,如猪丹毒、链球菌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也出现了暴发流行。蓝耳病的存在使猪场的疫病复杂难以控制,细菌性感染“趁虚而入”,甚至有人说,如果猪场蓝耳病活跃,发生猪流性腹泻、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的概率更高,疫病的发生跟猪群的免疫抑制和亚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3特异性免疫应答效果差
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方面削弱或解除了机体的防御功能,使各种病原体更易侵入;另一方面,使机体免疫失败,对相应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免疫抑制性因素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注射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这些因素通常可使各生产阶段的猪经常发生异常的疾病而变得消瘦,甚至死亡,其中以遭受分娩、断奶、运输等应激的猪只为重;而且有这方面问题的猪场更易于同时发生多种疾病综合症,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加。在一头猪身上通常可以看到2种以上疾病的症状和病变。常见猪场注射疫苗后个别猪或者某些猪的免疫应答抗体滴度偏低,达不到保护性抗体水平,除去疫苗品质,疫苗保存和疫苗注射等因素外,猪群的免疫应答能力也是一方面的原因。猪群受免疫抑制因素影响,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变差或甚至消失,再加上接种疫苗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等,都会造成免疫麻痹、免疫耐受,最终免疫失败。
2.4疾病的传染源
亚健康猪由于其易感性,往往易携带多种病原体,是群体中疾病的传染源。泰国猪病专家KhampeeKortheerakul形象地将这种猪群描述为一把漏雨的伞,亚健康猪就是这把雨伞上的洞。感染过蓝耳病病毒的猪群,群体中存在持续感染的猪,即使病毒血症已经消失,因体内组织或器官带病毒也可排毒感染周围的阴性猪,因此当猪场从外源引入后备母猪没有严格隔离就配种,或使用本场老母猪对其驯化后隔离时间很短就并入经产母猪群时,经产母猪群中的亚健康母猪就可传染蓝耳病病毒给头胎母猪,导致头胎母猪发病,出现流产。先天感染蓝耳病的仔猪出生就带毒,断奶后如果与其他母源抗体正在下降的仔猪混群饲养,可通过接触交叉传染病毒感染更多的仔猪,由于蓝耳病的免疫抑制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病原体,导致保育舍死淘率居高不下。
因此控制蓝耳病,减少亚健康猪的关键点是严格管理后备母猪,妊娠阶段合理使用爱乐新(20%泰万菌素)缩短病毒血症,减少蓝耳病的垂直传播,哺乳期蓝耳病可因应激因素而再度活跃,因此哺乳期使用泰万菌素可减少蓝耳病活跃的可能,并减少母子之间的蓝耳病传播。保育舍阶段配合使用伊克力康(10%氟苯尼考水溶性粉)/伊克宁(10%硫酸黏杆菌素可溶性粉)等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如此,才能补平伞上的漏洞,让猪场平稳。相反,引种、并群、母猪分娩、断奶、仔猪转群以及环境和气候应激等会使猪场的亚健康猪比例上升,猪场不稳定。
3导致母猪亚健康的原因
那么,亚健康母猪从哪里来的呢?猪为什么会亚健康呢?
影响母猪健康的主要原因有营养,饲养管理和环境以及疾病感染。
3.1营养因素
1)饲料品质低劣,一味追求低成本,使用的饲料能量、蛋白质等含量不足或配比不合理,关键的微量元素使用无机来源,猪无法利用,蹄趾出现龟裂等病变。
2)母猪妊娠期营养摄入不足,母猪动用自身储备供应胎儿,分娩后母猪出现一系列的异常反应,背脂薄,肩部和腿部出现褥疮,产后缺钙,断奶至再次发情的时间间隔延长。
3.2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猪群生活环境恶劣,空气流通不畅,粪尿清理不及时,氨气超标,粉尘多,规模化饲养猪只缺乏运动。
1)热应激:长期处于热应激下猪的采食量低,不能满足身体需求,长期喘息,肌肉收缩消耗钙储存,导致母猪分娩无力,产程延长,患子宫炎和乳房炎的几率增加。热应激下机体的代谢也处于紊乱状态。
2)冷应激:冬季寒冷,冷应激下猪的抵抗力下降对病原体更易感,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发生率高,且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在寒冷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更久,发病率增加。
3)猪群流动:头胎母猪没有经过严格的隔离驯化就并群,携带新的病原体传染经产母猪群;用采精公猪查情,公猪感染母猪群病原体,再通过精液传回母猪群,导致疾病在农场内部循环感染;仔猪没有严格全进全出,交叉感染。
4)滥用药物/疫苗:超剂量使用抗生素,给药时间超长,或使用原料药或原粉,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增加猪体的代谢负担甚至损伤组织和器官。疫苗的超剂量,高频率注射干扰猪的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超强负荷运作影响猪的正常生理机能,出现过敏反应等,尤其是仔猪,大剂量高频率注射各种疫苗,免疫系统超强反应使得仔猪体虚弱,处于亚临床症状,生长缓慢。
5)霉菌毒素:饲料原料含有霉菌
毒素,成品饲料在仓储和饲喂过程中产生霉菌毒素。对猪危害较大的常见霉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麦角碱、赭曲霉毒素等,其中玉米赤霉烯酮为类性腺激素引起猪假发情,阴户红肿,异常吮吸等;黄曲霉毒素损伤肝脏,影响肝脏的解毒等正常功能;麦角碱导致猪肢体末端坏死;赭曲霉毒素影响免疫功能以及猪腹泻。
3.3疾病因素
凡是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原体都可导致猪的亚健康,如蓝耳病病毒、圆环病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等,以及细菌和寄生虫等。临床上常见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对猪的免疫抑制作用最强。
1)蓝耳病:一般而言,猪感染蓝耳病病毒的毒血症持续28d左右,但组织存毒达到d或更久。蓝耳病有持续感染特性,蓝耳病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复制几个月而不表现出临床症状。猪的扁桃体和淋巴结是蓝耳病病毒主要存毒组织,当猪受到外界刺激时,这些位点的蓝耳病病毒可因猪抵抗力降低而复制加强,猪再次转入病毒血症,表现为发病症状。蓝耳病病毒有垂直传播特性,母体病毒可穿越胎盘屏障感染胎儿,新生仔猪出生就存在病毒血症,且病毒血症持续时间更长,出生后48d都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蓝耳病病毒侵害猪体的巨噬细胞,如肺泡巨噬细胞(PAM)和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等,减低PAM和PIM的数量和吞噬能力,使带毒猪对其他病原体,如支原体(或支原体增加了蓝耳病的易感性),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更易感。泰万菌素可进入巨噬细胞,降低巨噬细胞内体的pH,从而抑制蓝耳病病毒的复制,缩短感染猪的病毒血症,从而起到控制蓝耳病的作用。推荐给药剂量为每吨饲料中添加g。
2)圆环病毒感染:圆环病毒感染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感染猪的主要病变在淋巴结,表现为全身各处淋巴结肿大。感染仔猪消瘦,皮肤苍白,呼吸困难,母猪感染可导致繁殖障碍,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圆环病毒感染导致临床症状包括: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疾病综合征(PRDC)和繁殖障碍等。与其他病原体,如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时病情更严重。解决方案是繁殖群严格的圆环病毒苗接种,仔猪根据母源抗体水平适时接种。
4如何应对亚健康猪
4.1淘汰
对于瘦弱,且流产2次以上繁殖性能不佳的母猪坚决实行淘汰。这类母猪往往抵抗力极差,是群体中的易感动物,携带多种病原体,特别是繁殖障碍类病毒,是群体的传染源。饲养这类母猪的农场不仅不挣钱,反而亏本。
4.2减少应激
4.2.1环境应激
温度:根据猪的生长阶段提供合适的温度,冬季通过电暖板、暖气或暖风机供暖,夏季通过水帘降温系统、滴水降温、喷雾降温和风扇等措施降温。冬季要特别注意产房仔猪的保温,已经断奶转保育舍仔猪的保温工作。空气:保持猪舍空气的流动,不能为了保温而不通风,猪舍空气污浊,氨气味浓,损伤猪的呼吸道健康。水:主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白癜风初期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