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漫长而短暂的奔跑中,
有疾走,有慢跑,有冲刺,
需要我们在起跑之前,静心屏气深思熟虑,要知道自己怎么跑,
学会长远计划,摒弃情感用事;
跑多久,是考验速度,还是体现耐力;
跑到哪,方向跑错了,跑得再快也无济于事。
日志-如何理解“训练”
今早原本的计划是6k有氧+4k混氧+3*2k混氧训练,因这两天疲劳感有所增加,尤其是昨天出现了“效率不佳”状态,今天决定减速。实际跑的时候,6k因故提前结束,就决定再跑一个12k小节奏就行,于是,计划就被全面修改了,而且,强度大幅度降低。跑完后,最大摄氧量提升到了近几个月的最高点62,恢复时间只需要40个小时,很好!
7月14日跑步打卡
如何去理解我们每天都在做的跑步训练呢?
首先,训练是有目标的。目标不同,训练方法可能就天差地别。作为业余爱好者,尤其作为大龄爱好者,首要的目标,自然是健康,最大概率避免亚健康状态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保持高质量的生命状态;
对于我来说还多了两点:
(一)要对抗衰老的自然规律,尽可能让自己的年轻态保持得足够长久;
(二)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发掘自己接近极限的能力,获得足够多的乐趣。
其实(一)和(二)是密切相关的,付出得足够多,是能同时做到的。
其次,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恢复、耐力、力量、弱点、伤病、环境、营养、睡眠、节奏、周期、心理、生理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里如果有一个或者几个没做好,就有可能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理解系统工程,并且遵循相应的规律去安排自己的训练,就很重要,训练效果就不会差;如果没有系统工程思维,就可能导致效果打折扣。
第三,跑步能力是遵循木桶理论的,因此最需要的是解决短板问题,把短板尽快变长。最常见的短板问题是伤病,因此,要尽可能避免伤病。伤病的一个来源是累积疲劳导致,另一个来源是弱点爆发导致。关于弱点,腰腹肌、臀肌、关节等任何组织,都可能是弱点,需要优先解决,不解决的话,很容易出问题。弱点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短板,它又是如此重要,一定要设法先找到并解决,否则很可能会带来长期的问题。
第四,训练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