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亚健康预防 > 临床表现 > 原创brvbarbrvbar

原创brvbarbrvbar

发布时间:2020-10-21 20:39:55   点击数:

在上两辑,我们已经从生态体验理论的元生态、类生态维度,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感染、消亡的轨迹,作出了生态解码。得到了许多网友的跟帖、评论、赞赏。衷心感谢大家对这个话题的热情和开放式交互、智慧碰撞。今天,我们请到了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国家开放大学政法学部部长刘惊铎教授,请他从“内生态体验”的视角,进一步解码普通人及已确诊的感染者的身心状态,如何防控感染,如何早日脱离病毒感染等,提供生态方法论与技术路径的支持,以期助益到更多需要得到帮助的疫区内外的同胞。

01.

记者:在严峻疫情面前,重温一下生态体验的理想境界,对疫区内外的人们提振信心、期盼下一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会有重要的心理抚慰、精神引领意义。

刘惊铎:是的。生态体验的理想境界,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和过上的美好生活境界。这种境界可以描绘为:对个体人来说就是一种内外和谐的境界,一种万物和谐的人格境界,它是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的和谐统一。

记者:有人说,这次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是人为的,这怎么理解?

刘惊铎:目前种种迹象已经逐渐显现,扑朔迷离,迷雾重重,不得不对疫情背后鬼影幢幢的情形做更加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必须认清:这次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形似SARS病毒,却又不同于SARS病毒。

我们清楚地看到,“9·11”事件之后,美国人在联合国《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公约》下,不得不表面上开始承认、尊重世界上各个民族存在的经济、社会、文化差异,但是它看到别的国家和民族生态关系和谐,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前景广阔,它就开始从多个方面挑拨离间、分离分裂、挑动事端、发动战争、酝酿生化战……破坏逐渐形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生态文明的世界关系。公然叫嚣、不顾任何国际既定规则地“维护”美国本国和美利坚民族的单方面利益,而不惜一切地破坏世界发展新格局。保护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利益与文化独立性、自由,只是它有时候不得不用的一片道义上的遮羞布而已。

历史不远,毛泽东主席曾经多次明确地告诫国人:“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历史反复证明,美帝及其帮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各种破坏、打击与围剿,中国的迅速壮大和崛起,已经让美国到了撕下所有伪装、公开出手的地步。

请大家认真看看1月2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的学术论文,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员、医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钟武研究员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轩研究员合作完成的。这篇论文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传染人的机制等,给出了最新的科学解释。请看其中最重要的结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换掉了4个关键蛋白,但是与人ACE2的亲和力还是很强。研究者在吃惊之余,又仔细的比较了SARS的S-蛋白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结构,结果发现,虽然替换了4个关键氨基酸,但是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二者RBD结构域的3D结构几乎相同,难怪和SARS那么像。很容易把人误导为是SARS病毒而走入误区。这个研究说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是通过S-蛋白与人ACE2相互作用,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

这个科学研究结果向我们昭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人对人感染”能力。看完报告,让人在惊恐之余,无名中升起一种空前的愤怒。请国人注意,“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换掉了4个关键蛋白”。第一其目的就是为了伪装成SARS病毒,让防疫者难以分辨,误入防治“非典”的老路,延误救治的时间。第二是使它具有“有很强的对人感染能力”,而达到快速蔓延和传染的目的。

稍微深入思考一下,不难领悟到,这种灭绝人性的生物技术,是蝙蝠和竹鼠干得出来的吗?在自然界环境中即使1万年也不可能实现如此精准的“4个关键蛋白”的“替换”!这一新型病毒的制造者,真是费尽了心机,达到了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地步!

视频资料: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生化战争。

值得国人反复思考的是,这次的武汉新冠病毒肺炎,恰恰是选择在了“春运”的时间节点,地点又是选择在了中国的交通大动脉的十字路口上,水路上达重庆,下通上海,铁路南下广州北到哈尔滨,在交通的四通八达中,快速实现疫情的高速、大面积扩散之境况。

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甚至是更加重要的剖析视角,那就是武汉是中国的军工重地,在这里布局着中国大量的军工企业。这是一个队中国整体国防工业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战略重镇地区。从生态思维去想一下,这次的迅猛严峻疫情更像是一场军工斩首行动……

02.

记者: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能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吗?抗击结束了也就OK了?

刘惊铎:人们大多误以为,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这次疫情上演的轨迹,恰恰以铁的事实证明了当代哲学家张世英的深刻领悟,即:“自我就是他最终的安顿之所”,“每一当前的活动都是无穷尽的过去和未来的未出场者的聚焦点,各个聚焦点各有其独特性和个性,各个当前活动的具体目的和具体方式各不相同,但因其皆与万物一体,皆与无底深渊一体,所以它们又是互相融通、互相扶持的。独特性与相互融通是人与无底深渊结合为一的两个方面”。“但是通常人并没有上述这种领悟。通常人总是人为地把人从无穷无尽的整体中分裂开来”。

克尔凯郭尔对战栗、绝望、献身的思考,恰好证明了在当代西方现代化思维碾压下的内生态体验的无底深渊现象。这种西方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下的内生态状态,恰恰与中国古人的生态休闲、诗意优美的内生态体验——“悠然见南山”、“清泉石上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马斯洛认为现代西方人十分缺乏,而渴望、呼唤能够拥有那样一种令人向往的美好的内生态体验——“高峰体验”。

这次严峻疫情的发生、漫延,是人把自己与世界对立、分裂而造成的一种恶果、悔吝。而马斯洛所描绘的“高峰体验”,正是真正的人所应具有的最高的整合、完善、同一的感觉,是与整个对象世界融为一体的感觉,是我你一元论的完成。高峰体验中,天然地饱含着一种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从而才会是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在这一体验的时刻,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美的幸福之中。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感到自己是真正属于这一世界,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旁观者。

在疫区不断曝光出来的那些残食野生动物的人群,他们是新冠病毒肺炎的“超级传播者”,他们成为了“过街老鼠”。但是,这些以众多同胞的生命付出代价的深刻教训,是否能够让人们真正汲取教训,永不再犯?!从人类思想史的高度升维鸟瞰一下,两百多年前西方哲学家黑格尔就曾经警示性地告诫人类:“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站在今天严峻疫情威胁面前,深刻反思和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文明进路,不能不说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按照内生态体验的机理,富有高峰体验的人恬然自发,天然纯真,其认知和行为将以一种清净无为的道家方式来塑造自身。富有高峰体验的人摆脱了各种意义上的过去和未来,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超越了欲望、畏惧、仇恨和希望,成为非驱动、非需要的纯粹精神。

03.

记者:疫情当前,我们国人的内生态体验是什么状态呢?

刘惊铎:在这样复杂的世界大背景下,疫情当前,国人的内生态受到了深层次、多侧面的复杂影响。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这个世界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如果三重生态处于矛盾、分离或缺失状态,人就会出现身心失衡或紊乱,生命存在也便表现出不稳定或畸形发展的情形。三重生态关系及其和谐性存在对于人的生存价值,在其和谐存在状态下一般不被人意识到,而当三重生态关系出现缺失或过饱状态时,三重生态的和谐存在对于人的生存价值即得到凸显。换言之,当你体验到自己置身其中的自然环境是美丽的、令人留连忘返的时候,那必定是因为你周围的类生态关系并不缺乏,而你的内生态也是充盈的。例如,

在三重生态和谐状态下,你并不会意识到身边同你一起生活的个人和群体于你生存的价值,甚至于“烦”他们,而更喜欢游历和欣赏自然美景;但一旦他们都失去(如隔离或逝世)了,你的内生态则会失衡或紊乱,而原来的同一自然美景也许不再会引起你的美感,反而可能会成为一种“从未有过的单调”,引起你“心烦”。

所以,有一种假设性证明,说:人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是不知道其真正价值的。只有当人们真正失去某个人或东西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价值与重要性。按照生态体验理论的观点,人们本来是可以臻于三重圆融的美善和谐生态之境的,但他们却不肯这样做,而是往往最后沦落于不得不臣服于“生态限制性法则”,以遭受惩罚的结局而告结束。恩格斯曾经深刻警示过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西哲黑格尔进一步警示说:“历史给人们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会吸取历史的教训。”

当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在疫情中“深陷”、“沉沦”,却又不能够及时地清醒过来,一边抗击和防控严峻疫情,一边开始深刻反思和重构人类文明进路与生活方式,那么,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付出生命代价的同胞就实在是“轻于鸿毛”了。

但是,无论如何,疫区内外不同群落的人们,都不得不经受着这次严峻疫情的感染、冲击和心理蹂躏的考验。但是,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样的内生态体验都会是刻骨铭心的,最后是需要社会提供有组织的危机干预,让人们被压迫、蹂躏后的脆弱的心理获得适时、适切的心理咨询与抚慰。

04.

记者:说到这里,能否给大家解读一下什么是“内生态体验”?有什么好处?

刘惊铎:站在人类思想史的高度,需要引出内生态体验的概念。所谓内生态是人与其身、心、灵的生态关系。它是人生命存在(寄居)的载体、生命安顿的身心居所、放飞梦想的无限时空、生命安宁的精神家园。

内生态体验是人关于自己身心灵世界之存在状态及存在境界的体验、感受和领悟。在目前的疫情面前,内生态体验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充分的凸显。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状态的维系、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内生态体验不断展现出其重要性呢?因为人在进行生态体验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寻求自己内在的身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包括社会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之间的生态平衡与和谐,人皈依神性的时候,实际上是皈依他自己内心的生命声音,人最终还是在了解他自己,与自己求得身心灵的和谐。佛教的《金刚经》和《华严经》讲到最后,都是在讲“自性即佛”,佛即“自性”的境界。

不过,在纷繁、复杂、矛盾的现实世界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人往往对自己存在着某些不满情绪,他会埋怨、痛恨甚至虐待自己。事实证明,只有当一个人对他自己采取了公正、平和、爱惜的态度的时候,他才可能真正地对他人表现出公正、平和、爱惜的态度。一个连自己都不爱惜的人,你能相信他会真心实意地爱惜你吗?

生态哲学揭示,三重生态最后是在内生态体验中达到统一和谐状态的,即生态德性最后生成的关键取决于内生态的状态和境界。一般说来,内生态体验达到怎样的境界,类生态体验和元生态体验就达到怎样的境界,尚未见到有类生态体验和元生态体验超过内生态体验之境界的,也没有见到内生态体验境界高而类生态体验和元生态体验境界低的。

早在年,经济学家舒马赫就预言:除非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秩序,否则终会走向经济的、社会的灾难。麦杜斯、梅沙罗维克和裴斯特等人强调指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祸害,就必须从人最内心深处做改变。华特士(J.Donaldwalters)在其《自我痊愈的主张》()一书中,强调克服外在的困难,首先必须面对自己内在的领域,唯有涤清自己的心灵,才能掌握未来的幸福。

05.

记者:怎么理解现代人生病的临床表现越来越怪、种类越来越奇异?

刘惊铎:从根基部位看,内生态受着两对矛盾的制约:一是体验者的心气及某方面的发展预期与其生命的整体实现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体验者所追求的“人道”与“生态之道”之间的关系。

即使没有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我们也会看到,现代人生病的临床表现越来越怪,种类越来越奇异。为什么现代人病得五花八门?现代人越来越多的疾病,很多都是由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精神紧张和运动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中、西方医学界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出不良生活方式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的断言。

举目四望,许多人白天工作,晚上应酬,晚饭吃得过饱,早上不吃早餐,这样不仅伤胃,而且加速衰老。作为应酬的晚餐,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吃得过饱;味美可口而又‘高’、‘精’、‘尖’的食物,会诱使您吃进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边吃边聊边饮酒,不知不觉延长了进食时间,导致晚餐过饱;再加上又不注意运动,就会发生血脂异常,导致脂肪肝、动脉硬化;人为不吃早餐,人体肠胃就会届时又从身体内的废弃物、排泄物中再利用式地汲取营养,造成血液纯净度降低、受到污染,面部和肤色变得灰暗、痤疮加重;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心理紧张,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抽烟或被动吸烟,可致肺癌;过多食用煎、炸、烧、烤食物,有诱发癌症的可能;乳腺癌患者,也多有过度紧张、郁闷生气、生育年龄过大等诱因;慢性咽炎发病率的提高,与人们的紧张压抑、环境的污染不无关系……总之,生活方式不合理,长期过度疲劳,缺乏睡眠,饮食无节,几乎可以导致任何疾病的产生。

医学界所作的大数据分析指出,大体有20种常见致病原因,分别是:过劳而死、起居无常、饮食无节、嗜烟酗酒、不讲卫生、‘三高’食物、饮食精致、肥胖致病、减肥不当、穿着不当、运动过量、纵欲过度、环境污染、慢性中毒、电磁辐射、输血不当、滥用药物、过分抑郁、心胸狭隘、遗传所致等。

在此次疫情之前、之外,过劳死就在给现代精英人群敲响生命的警钟。近年,一大批青壮年精英因为过度劳累而突然撒手人寰,敲响了过劳死的警钟。‘过劳死’(Karoshi)一词源自日语‘过労死’。归因分析发现,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心理压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生活中,有8类人容易操劳过度,是发生‘过劳死’的危险人群。这8类人是:只知消耗而不知保养的人;有事业心,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有过早死亡家族遗传、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超时间的工作者;夜班多,作息时间不规则的人;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的人;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过劳死的人当中,有的是患有某些致命的疾病,比如冠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但这些病平时没有症状,或者是有症状但因为太过忙碌,没有及时发现和探查到,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些病就隐蔽起来,没有先兆却在潜滋暗涨地发展着,一旦身心劳累过度,达到了极限,抵抗力、免疫力下降,便会突然发作,夺去性命。再有就是癌症。过度劳累的人,整体免疫力低下,身体失去监控,导致癌细胞悄悄地蔓延扩散,一旦发现,一般就到了晚期。这是过劳死的另一个直接病因。所以,美国当代医学指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最多只说对一半,事实上,“病来”也如“抽丝”,是长期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日积月累导致的。

06.

记者:现代人生病如此复杂多变,是否能够找到生态化解之道?

刘惊铎:对于今天仍然健康地生活和工作着的你我来说,某一天忽然能够自觉地、深刻地认识到内生态体验的矛盾,及其化解之道,内心都应当感到无比欣慰。

我们应当真心地感恩任何让我们发生了真切领悟的契机,即:既然知道许多疾病都是由我们的非生态、反生态的生活方式所致,那么有意识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不就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了么?是的,一旦真正找出了疾病发生的根源,健康的主动权、不生病的主动权、生态养生的主动权,其实也就掌握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了。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集中阐述过内生态的紊乱与和谐的种种表现、辩证关系及其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写道:“昔在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古圣先贤能够达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07.

记者:内生态臻于“圆熟境界”的人,是否就会“百毒不侵”?

刘惊铎:在医学抢救过程中,在人体解剖过程中,我们发现,人的身体是一个神奇的生命生态系统,是既复杂且精致的一种存在。对人的生命的教育与医护,都要自觉奉行“生命有多精致,教育/医护就应当多精致”的价值理念、实践操作模式。给教育、医学一个理由,它必须符合和满足生命健康、和谐成长的内在诉求。培育生态行为习惯与提升生命存在质量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国际生态体验学术团队30余年的国内外大样本的生态行为习惯培育的实验发现,行为方式的体验式干预,可以有效改变情绪状态、思维方式、生命样态。独立或群集清点和整理习惯,臻于生态行为习惯的新境界,是优化生命样态的智慧性行动。新的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一旦形成,会给人以成就感、舒畅感、新鲜感,增益生命的乐趣。

在这次严峻疫情考验面前,我们开始学会承认人的生命多样性、及其他生命存在的生态价值,学会与其他一切人、一切生命,和睦相处,互惠共生。当自己置身于自然界,置身于某一个地方或人群中时,将自己融入进去,而不去破坏人和动物界的既定生态和谐关系。懂得承认,心中才存有敬畏感,才能拥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和友善的行为,才会有“公正”和“宽容”。亚里士多德曾揭示说:公正和宽容自身是“一种完满的德性,它不是笼统一般,而是相关他人的”。“它之所以是完满的德性,是由于有了这种德性,就能以德性对待他人,而不只是对待自身”。

在内生态体验中,让生命逐渐臻于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圆熟境界”。圆熟意味着什么呢?从生命之道与生态之道深度融合的境界看,内生态臻于“圆熟境界”的人,就会出现“百毒不侵”的效果。在生态体验中,“圆熟意味着内在均衡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摇撼一个人的平静安详,生活不再慌乱,生命不再迷惑”。在生态体验中,你就进入了内心自由、舒畅的境界,即:“当你走出了心灵的沼泽地之后,你的眼睛里就充满了阳光感。”(刘惊铎著:《道德体验论》,年)

08.

记者:内生态与千百年验方的民族医深度融合,怎样发挥生态协同抗疫效果?

刘惊铎:从根本上看,要想彻底防止新冠病毒肺炎的在此发生或者其他的新型病毒传染病,我们每一个人必须真正领悟到更加深刻、高维的大道,适配以千百年验方、奇效的民族医、中医和现代化的西医,才能实现自救、救他。

我主张一种生态价值观,即以“生态之道”为价值观的核心,它强调当代人生存于三重生态之中,人的生存是在元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的涵容互摄和互惠共生之中实现其理想的生命存在样态,生成其存在意义的。“人道”即“生命之道”是“生态之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人道应与生态之道相益,而不应相害。在这个生存高度之上,逐渐达至“我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我之中”的生命境界。最终,要生成万物与“我”的内心世界达于和谐,互惠共生的生态文明境界。

内生态与民族医方匹配的关节点是,应用千百年验方、奇效的民族医疗观,诊疗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的医理是这样的:这次的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从外因看是疫毒趁机、乘虚入侵而发病;而从内因看则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也就是《黄帝内经·素问》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致。如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此,需要分类防控,精准施治。

综合地、灵活地运用一系列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成熟、有效的民族医药验方及其佩戴香包等,再配合系统的中医防治方案、西医检测技术等,系统性地协同做功,便可以发挥出无比强大的生态协同医疗效用。

从民族医之医理和内生态体验深度融合的意义上,这次严峻疫情也让我们再一次深刻领悟到了:在生态体验中,体验者是将自己“置身局中”的,而不是“置身局外”、客观地领悟对象之间或对象情境中的生存关系。如果我们只是作为过客,只是在议论别人,而不联系自身生命状态、道德境界和防护措施的效验,进行深刻反思的话,那么,这种体验并不导致体验者本人与对象或对象情境之间的价值关联,因而也不致发体验者以一定的价值标准去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这次严峻疫情也让我们真切意识到,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活着而已,而应是一种使命性存在,它始终承担着去日益深刻地领悟自己与周围关系世界的关联,并学会更合理地选择自己的生存态度和行为方式,且要启迪、影响、导引周围更多的人一起提升生命存在境界的责任。

(受访专家:刘惊铎,陕西眉县人,教授、博士、博导,生态体验理论创始人,曾任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主任,现任国家开放大学政法学部部长、澳城大等博士生导师;采访记者:姜才珅,生态体验网编辑部主任、生态体验理论国际原创品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vemate99.com/jbbx/940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