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对亚健康的分类认识不一,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根据亚健康状态的轻重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轻度心身失调阶段和浅临床阶段。轻度心身失调阶段以疲劳、食欲减退、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浅临床阶段则是进一步发展为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表现为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的减退,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低免疫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会有诸多不适症状,化验检查也可能有一些指标的变化,但是达不到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2、根据亚健康状态的症状表现进行分类,可分为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如失眠、头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以心理症状为主,如闷闷不乐、忧郁、烦躁易怒等;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以人际交往的不良症状为主,如自卑、自闭、远离人群、逃避正常的社交活动等。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包括两层含义: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要注重未病养生。从社会层面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进行广义的心理干预,协调人际关系,是个体在社会中处于良好的和谐的生存状态,从而保持健康。郑州安信中医朱秀罗教授认为应推广中医学的养生理论,中医学认为若使阴阳平衡,天人相应外患不入即可达到健康的目的。中医学有着丰满的养生内容,如人们应顺应四时节气,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四季养不同之气,调摄情志,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不拘一法、一式,应从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方式进行,更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辩证施养,才能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1、针对症状表现辩证施治:辩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由于亚健康状态症状表现复杂多变,涉及肝脏、阴阳、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的变化,故症候多样,给临床干预带来一定困难。亚健康状态涉及人体五脏,病性多虚、郁、痰、湿阻等,如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等。确定症候后进行辩证施治,在方药选择上比较灵活,一般原则是选用性味平和的药物,忌用毒性药物,药物用量宜轻,疗程可长可短。同时,要考虑病人的依从性。2、针对疾病危险因素辩证施治: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看作亚健康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愈来愈深。在亚健康状态下,理化指标可能完全正常,或稍不正常,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但有吸烟、饮酒、久坐不运动、生活不规律等多种已知的危险因素存在。其发生疾病的风险远远高于健康人群。对此,宜根据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施治方法。例如,超重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体重过轻的人机体抵抗力下降,肝脏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吸烟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等等。对此进行的干预主要是调整不良生活方式。中医在干预危险因素中可以起到双刃剑的作用,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肝脏功能正常,对控制危险因素、恢复健康体能具有良好的效果。3、体质调节预防亚健康:体质是影响疾病和症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体质状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质虽然是人体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可以通过干预手段对体质加以改善,体质的改善会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并促成使亚健康要健康状态转化。总之,预防亚健康状态需要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保持心理平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是意志安宁,精力充沛,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身心健康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