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预防医学体系
三级预防,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策略,简单的说,就是在疾病的病前(易感期)、病中(发病前期)和病后(发病期和转归期)各个阶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体系。
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即在发病前期,针对致病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所采取的根本性预防措施。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第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题外话:这次疫情被反思最多的就是第二级预防出了问题)
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患者,采取的适时、有效的处置,以防止病情恶化、促使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者则通过康复医疗措施,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使之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在经典三级预防体系基础上,还有零级预防(primordialprevention)的提法,其理论基础是人群干预,预防整个社会发生危险因素的流行,而不是有了危险因素再干预。零级预防面对的是群体,一级预防面对的是个体,而且是在致病因素形成以后。在一些理论中,零级预防与一级预防有一定交叉,所以有时候并没有分得特别清楚。
厘清定义的目的是在于更好的明确承接的主体和相关服务内容。
零级预防由于覆盖的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整个社会群体,毫无疑问,责任主体是政府,主要包括宏观的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和群体生存物理环境的管理。以新冠为代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子就属于零级预防的范畴。
第一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