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上篇:
丁姐读女人之-1-她在澳洲传播着中医文化(爱情篇)
上篇讲了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这篇我想说说她在澳洲的工作和事业经历。
这是她的店,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很想知道我们的这些勇敢的女性,是怎么样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生根的吧,她的故事,尽管是在国外,但对于我来说,还是一样的让我找到了那种创业者的共鸣。
决定找工作的时候,她有个小私心,也有个小目标,就是想看看自己不把中国的钱拿来,看看自己和女儿在澳洲能不能活下来,她对自己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信心的,"即使去擦皮鞋我也会擦得比别人亮"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医院工作过20年,父亲家人也都是医生,从中国离开的时候,她就做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到医院开了工作证明,还把所有的证书及文件翻译成英文并做了公证。到了澳洲之后,开始到澳洲相关的机构去评估自己的资格。
在等资格期间,她开始找工作,先从报纸的招聘开始,她找了几家华人开的店,只是简单的说了下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方就毫不犹豫的说要她去上班,她选了一家自己感觉不错的去上班。
评估下来了,澳洲医管局竟然给了她一个医生的认证,这出乎她的意料,因为中国医生到了澳洲只拿到行医资格却没有医生这个头衔,她知道,不仅仅因为她有二十年的针灸行医经验,更是因为她拥有全澳洲唯一一个美容主诊医生资格证书,这才让医管局对她认可。当丈夫得知这消息并接到医管局官员打电话问可否到针灸学院任教时,很是吃惊,在澳洲,医生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她可以感觉到,那一瞬间,丈夫看她的眼神里,都多了好多的敬重。
她一直就在那个店里干活,拿到证书后,她就跟老板商量,她自己做项目,和老板分成,老板也同意了,于是她写好广告让女儿翻译,再让老公帮忙修改措词,毕竟在深圳历练了很多年,她的心里还是比较从容。
开始的时候,因为她不懂英文,她没有办法深入了解病人的真实病情,也没有办法让病人了解她的治疗方案,这让她心里好难受,为此哭过好多回。后来她把自己的收入的三分之一拿出来,特地请了个翻译当助理,来与老外沟通,自己只要有时间就自学英语,慢慢的可以跟顾客聊天了,她的顾客的回头率也越来越多。
慢慢的,她开始了解澳洲的医疗体系。
澳洲是世界上医疗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由于是免费医疗,使得小病,如失眠,轻度抑郁症,慢性疼痛,更年期症状,肥胖及肥胖引起的骨关节病等,要想得到治疗都是要排队很长时间,有的病,甚至会排队2-3年,她总说,国内的医疗至少有一点比澳洲好,无论大医院。
正因为此,很多人常年服止疼片,抗抑郁药、安眠药过日子,有的甚至服用二十年。
有的客户进门来说自己头痛,我看他头发都是湿的,就那样很冷的天还扎一个髻,就出门,那头肯定会疼,痛经的顾客也是,在经期,还喝冰的,肯定不行。
每当看到这些,她会告诉她们保养常识之余也有了一份责任,如何帮助更多的人。
很多澳洲人到她所在的店里都是来放松享受按摩的。她开始培训员工,告诉他们如何诊断治疗一些慢性疼痛,员工解决不了的问题,她就帮忙解答咨询,用针灸治疗,于是,一个一个的客户传了开来,她的生意,越来越好。她说,中医针灸推拿在中国已经是医疗体系的一部分,绝不仅仅只是享受,让针灸帮助到更多的澳洲人,让澳洲人民体验推拿的治疗作用,提升按摩行业的社会地位是她最想做的。
我问她怎么可以跟老外说清楚经络,她笑着回答:“我会用最简单的方法去沟通。人体有很多经络,气行走在里面,就像城市的交通一样,撞车了,就堵塞了,就会生疼痛,针灸就像警察来了,可以解决问题,这样解释澳洲人都能理解。"
决定拥有一家自己的诊所的时候,是她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的时候,因为买自己一直在工作的这家会馆需要大笔的资金,她毅然决然的回到深圳,卖掉了自己的深圳的房产,开始了自己在澳洲布里斯班的创业。
有人劝她,你一个中国人,拿这样一大笔钱到澳洲,对方又有子女,将来财产怎么算,以后要有官司怎么办?等等问题。
她的回答很肯定,而且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问到她怎么处理好事业和老公之间的关系,她给我们单身会员的第四个建议:
要时刻重视丈夫的存在。
做好自己的事业没有错,赚钱也没有错,但把婚姻关系,作为人生中第一顺序的,保持对丈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