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亚健康预防 > 疾病特征 > 崔老师年,高考作文大猜想

崔老师年,高考作文大猜想

发布时间:2020-9-17 23:29:36   点击数:
今年高考作文考什么?近一个月这是学生问我最多的话题。今天崔老师就抽时间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猜想。这几大方面的热点话题,涉及领域广,这些热点话题很有可能是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热点。语文一今年高考语文作文会与疫情相关吗?年新冠病毒疫情深刻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甚至是全世界。疫情让我们在本是亲朋好友见面聚会的日子里,大家都听取了官方的建议,留在家里,带上了口罩,测起了体温,过上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一月底开始,全国停工停产,旅游团暂停,电影院临时关闭,餐饮不设堂食,口罩紧缺,校区和乡村封闭管理,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也是第一次经历的体验。而发展到后期,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史上最长寒假”、“网课停课不停学”、“高考的延期至7月”、“初高三率先复课”这一个一个词,都是全国学生们所经历以及见证的历史。新冠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沉重的,也有振奋人心的,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增强了我们的健康意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高考安排及相关工作回答记者提问,其中提到对今年高考的命题工作有何考虑时回答:“年高考命题将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着力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并综合考虑疫情因素和考生复习备考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命题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引导中学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来回顾一下非典和汶川地震那年的高考作文:年非典年底非典开始肆虐中国,到年八月份最后一个非典疑似病人康复,注定这一年的高考也显得与以往不同,我们高考生测着体温进考场,完成了生命中最硬核的一场考试。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材料作文: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没有如考前许多人推测的那样以非典为写作题,而是一则寓言故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字。⑥不得抄袭。北京卷·命题作文: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分)年汶川地震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岁月抹去满目疮痍,抹不去疼痛记忆。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也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灾难面前的大爱无疆、震后重建的守望相助,“第一任务是救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汶川大地震12周年,山川抚平伤痕,汶川走向重生。我们一路走来,从救灾到重建,从震后到振兴,从悲情走向豪情!同样,也因为地震,划分了延考区和非延考区,省内部分受灾较重的市县,高考延后了一个月进行。而当年的非延考区作文题是命题作文:坚强;延考区作文题:我想说的。一起来看看具体题目。年高考作文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字的文章。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等党政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一位中学教师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4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5天只睡了7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小时、小时、小时……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   高考对中国的深刻改变,在于它送走了依靠“出身”或“领导批准”才能上学的时代,终结了“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使一个国家追求真知、唯才是举。而这,才是点石成金的手指。

  此后多年,“高考改变命运”只是一种修辞,一种寄托,一种对知识的信心,一种万千家庭对子女进行励志教育的口号。

提示

客观中肯地指出高考对于中国的意义,指出高考在不同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高考我一直好奇,阅卷老师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或眼光去鉴别作文,一篇作文59分与60分的区别到底在哪儿,以及字写得好看会不会得分——我的每一位高中老师都在强调要把字写得好看一些,包括数学老师。

  通过高考我倒是认识了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和我那所乡镇中学经历的,实际是两种高考。差别就像床底堆满的电池和华丽的学科论文之间那么大。我的同学中只有少数能够达到本科线。而在我就读的初中,甚至只有个位数的学生考上了高中。命运有时在高考前就已决定了。

  我知道这才是我们要去改变的事情——发展中国,改变它的不平衡,让每个孩子有相对平等的人生机会。这也是整个国家恢复高考的初心。

  因此,我对高考有很多期待。期待它不再“一考定终身”,期待它结束文理分科,还期待它恢复“出厂设置”:唯才是举、公平竞争。

提示

从对阅卷的质疑,过渡到对考试起点的质疑,进而提出对高考的期待:相对公平的起点和相对科学的方式。

至于我自己,我相信读书一定是有用的,但永远都不相信“高考改变命运”。它有时只是一种托辞。常有不如意者说,自己当初高考发挥失利,否则就将如何如何。一位女明星对媒体大谈自己当初“差一分去清华”,根据其进一步的描述来推算,她差的那一分约等于别人的分。“差一分去清华”的传说总有市场:人们倾向于把不如意归咎于高考失利,为自己不够努力或不够好运找个台阶。

提示

肯定读书的作用,否定“一考定终身”,高考成功未必会成就你,高考失败也未必就毁了你,不要夸大高考的作用,正视自己。

将命运寄托在一场考试上,有点自轻自贱了。如果薄薄的几张试卷就承载着“人生大考”,那人生未免欠缺一些厚度。人生只有一次,考试可以一再重来。

  何况,恢复高考后最早那批命运多舛、上过山下过乡的考生,已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在人生所有的考验中,高考也许是最轻松的了。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记者部副主任)

提示

重视高考,却无需把全部人生寄托在高考上。多年之后,曾经的春风得意,早已云淡风轻;曾经的萧瑟之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按语

本文选自新浪“太子头上的博客”,并非考生所写。文章对于高考的分析之深入不是轻易可以达到,但其分析问题的逻辑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文章由现象到本质,娓娓道来。从个人的层面看,在起点并不公平的情况下,过分执着于高考,甚至因失败而轻生是不明智的,所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从国家的层面看,则要尽力促进机会公平,优化竞争模式。尊重知识,热爱读书,而又能看破自身的处境,做出最优选择才是真正的人才。

猜押: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60分)

某“快递小哥”驾三轮不小心与一辆黑色京牌轿车发生剐蹭,被该轿车驾驶员边辱骂边连续掌掴至少五次。这场景被围观者用手机拍下并发到互联网上。快递公司总裁见此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vemate99.com/jbtz/912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