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亚健康预防 > 疾病特征 >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

发布时间:2020-10-20 21:33:54   点击数:

12月10-11日,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医疗旅游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贾治邦,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总工程师封加平出席会议。

张建龙说,森林康养顺应了建设“健康中国”新要求,契合了推进绿色发展新趋势,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新期待,应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建龙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健康中国”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张建龙指出,森林康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森林康养集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于一体。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利于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有利于提升人们对优美生态的幸福感,提升人们亲近自然、参与户外运动的幸福感,满足山区、林区、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获得就业机会的幸福感。我国的亚健康和慢性病群体众多。据国际医学界研究,人们通过欣赏森林美景、呼吸森林中的新鲜空气、开展森林运动、食用森林食品等森林康养活动,对调理身心健康、改善亚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慢性病具有显著作用。森林康养活动的普及,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中国”具有特殊意义。

森林生态、森林运动、森林食品和森林休闲旅游康养产业提供的就业,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人民的幸福指数。近20多年来,我国林业休闲旅游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林业休闲旅游的人数平均每年达到16亿人次,其中年达到23亿人次,仅森林旅游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并带动了大量农民就业创业、脱贫致富。把林业休闲旅游进一步延伸到森林康养,不仅是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扩大林业改革成果的需要,也是增加山区职工群众就业岗位、实现精准脱贫的需要,更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需要。

《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将森林康养列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市场引导,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森林康养知识;将规范管理,加快制订和完善标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森林康养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和国有林业局,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人家等,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力争到年,示范性森林城市达到个、森林小镇达到个、森林公园等达到0个,建成一批森林人家、森林步道和森林疗养康复场所,每年林业旅游休闲康养人数突破25亿人次。

张建龙强调,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总结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经验,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先生为论坛致辞,他认为利用优质森林资源,结合医疗服务、体育健身、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项目内容,发展现代森林康养产业,不仅可满足老年人颐养天年、安度晚年的需要,也是中年人放松身心、修身养性的需要,更是青少年陶冶性情、强健体魄的需要。不仅是建设人民福祉的时代需求,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和几千年中医文化的传承,对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常委曹保榆将军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认为,森林与健康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课题,事关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国家林业局组织各有关方面深入探讨森林与健康问题,顺应社会进步的重大需求,颇具战略眼光,极有深义。森林康养是用好林业资源、顺应供给侧改革的大产业。我们生活的时代,需要拥有充沛的森林资源,它不仅意味着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更与人们的疗养康复、延年益寿息息相关。中医认为“青色入肝经”,民间就有春天踏青的传统习俗。依托优质林业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森林康养涉及的领域多、地域广、链条长、群体大、需求强劲,潜力巨大。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森林康养,是深化林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林业服务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发展森林康养需要观念创新、精心设计、形成大合力。

曹保榆将军认为,森林康养是一个新生事物,涉及的领域广、任务重、挑战多。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认真推动,这是强有力的体制保证。关联协会积极配合,交流促进,凝聚共识,富有成效。尽管如此,我们距离做大做强森林康养产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有关部门和组织机构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科研立项、标准制定、产业示范、宣传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经营主体更要因林制宜,认真探索、勇于创新、诚信经营,不断提高市场认可度,满足国家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

论坛宣布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副理事长单位名单和全国首批森林康养试点单位名单,并为15家副理事长单位和36个试点建设单位授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党委书记为论坛专门题词:森林康养,造福人类。

论坛同期举行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年会。会上,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和中港建设集团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吉林集安五女峰国家森医院签定合作共建协议,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西部森林康养推广中心与四川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签定合作共建协议,湖南青羊湖国营林场与浙江雁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签订了资源共享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次论坛邀请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开发银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出席并演讲。参加这次论坛的有中直机关户外运动协会、中国越野行走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国际医疗旅游分会、中国绿化基金会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龙脑分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杜仲产业发展促进会、;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森工集团、中港建设集团等大型央企、国企以及来自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林业、医疗、旅游等行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多名代表。

此次论坛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和生态与健康研究院联合主办。

延伸阅读

森林康养年将形成超万亿元产业链多个瓶颈待突破

遍布各地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国家公园,以及多家国有林场正在逐渐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转型,开始提供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服务。

国家林业局12月10日表示,推进森林康养有助于提高人类免疫力,改善人体生理机能。而根据国外的经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还有助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并能有效减少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

超万亿的新型产业链

“德国是世界上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最早的国家,公民到森林公园花费的开支都可被列入公费医疗的范围。”10日上午,在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召开的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医疗旅游论坛上,国家林业局林改司司长刘拓说。

刘拓介绍,在德国,国家强制性地要求公务员参加森林康养,推行森林康养后,其国家医疗费用总支付减少30%;美国组建了森林保健技术企业队来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美国人均收入的八分之一用于森林康养,年接待游客达到20亿人次;日本发起“入森林、浴精气、锻炼身心”的森林浴运动,建立了严格的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制度和森林疗养师资格考试制度,还专门成立了森林医学研究会;韩国每年也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参与森林康养活动。

“年,北京率先引入森林康养概念。目前,四川、湖南、江西、北京等省市,以及吉林森工、龙江森工等企业都在推进森林康养业。”但在刘拓看来,中国的森林康养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仅限于徒步、旅游,仅仅开展了医疗实验,还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形成规模。”

森林康养市场究竟有多大?刘拓表示,就中国来看,森林康养产业市场潜力很大,产业规模巨大。“预计到年将形成一个超万亿元的新型产业链,带来数百万个甚至上千万个就业机会。”

刘拓给出了三个方面的理由:我国慢性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多、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居民闲暇时间延长收入提高。他介绍,森林康养能自然地集聚养老、养生、旅游、文化、体育、体验、休闲、娱乐等多个相关产业,构成一个庞大的高度密集而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集群,培育数万亿甚至更大的产业规模,“是中国一次难得的转型机遇”。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巡视员王华宁在论坛上介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跨入老龄国家行列。到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占总人口的17.5%。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每年万人涌入城市,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到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论坛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国际医疗旅游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执行主席刘庭芳也给出了另一组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年旅游业将占全球GDP的11%,而健康产业则占到12%,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旅游业和健康产业在未来发展中是对人类生活和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两个产业,而医疗旅游是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刘庭芳说,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机构的调研数据,最近5年来,医疗旅游以平均9.9%的速度增长,是全球旅游业增长速度的两倍,预计到年将带来亿美元收入,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6%。

“经济社会转型中,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快速变化,慢性病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王华宁说,而森林康养与医疗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改变重治疗、轻预防、高成本的传统医疗模式,建立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激励机制与制度保障。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森林康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升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幸福感,也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张建龙介绍,“十二五”期间,全国森林旅游人数年均达到16亿人次,其中年达到23亿人次,森林旅游从业人员有万人,并带动了更多农民就业致富。

张建龙表示,“十三五”时期,国家林业局将加强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组织引导和市场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规范管理,并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力争到年,建设示范森林城市个、森林小镇个、森林公园上万个,每年参加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的达到25亿人次。10日,国家林业局还命名了首批36家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

但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在推进健康中国、森林康养方面还缺乏部门合力,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也不完善。比如,森林康养是养老和健康服务产业的一个分支,既需要按照民政部门的养老项目进行立项和建设运营管理,也要按照卫生部门的健康服务项目相关管理要求开展工作。需要按照每个产业的要求对应承接。

此外,目前森林康养的基础研究缺乏,如医疗部门对森林医学的对比测试,再如引领性的洗肺研究(城市雾霾和森林自然环境,对于呼吸系统及肺功能影响的评价)等等。森林康养本质是健康服务业,林业部门制定的标准既要突出林业特色,更要得到市场认可,如养老、慢病康复、青少年自然教育、户外运动团队等,每个行业的要求都不同。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仅仅是个口号,而是一种以改善人群健康和健康公平为目标的公共政策制定方法。”王华宁说,这一提法系统地考虑了各类公共政策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寻求部门间协作,避免公共政策对公众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刘拓也表示,“森林康养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建议打破部门界限,设立协调机构,并在多个方面出台政策,形成合力”。

刘拓还建议,从一开始就需要对全国的森林康养产业有明确的定位和指导规划。可借鉴国外经验,比如,日韩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森林疗养基地建设上都有整体的规划与布局,制定阶段性的发展;选择若干区域进行试点,总结归纳软硬件支持、森林康养基地评级和分类等行业标准。

刘拓透露,国家林业局已与国家开发银行初步达成协议,对于有发展前景的森林康养基地、企业和项目,可以共同开发,同时将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安排一定额度的优惠低息贷款,提供担保贷款,协调金融机构简化贷款程度及采取PPP模式等。”

刘庭芳认为,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也要避免一哄而上、鱼目混珠。在做好市场系统调研基础上,应结合中国特色,研究开发系列森林康养、医疗旅游产品,丰富中国医疗旅游产品体系。

他建议,在目前国际医疗旅游竞争较为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可以充分发挥医疗技术水平优势,结合创建中医保健国际医疗旅游品牌,建设一批集医治康复、养生保健、观光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旅游点,开拓中高档医疗保健旅游市场,吸引更多国外旅游者的目光。

本图摄影/章轲

每一个森林公园都是一座大型的绿色工厂,养眼、养身、养心、养肺。图为游客在辽宁省一家森林公园里游玩(第一财经)

养老地产研究

id:yanglaodichanyanji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vemate99.com/jbtz/938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