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从理论上讲耐冷不耐热,现在进入夏季,丝毫没有绝迹的意思,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长期和新冠斗争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防治。运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知识来和大家分享如何预防更有效。
关于病毒治疗有俩点需要牢记在心:
1、人类对病毒没有永久性的免疫力;
2、抗病毒真正有效的是自身的免疫力。
可是,一旦出现非典或是新冠肺炎这种大规模传染的疫情时,人们还医院,殊不知,自古阻断疫情的最佳手段就一条:隔离!要么主动自己隔离或被人为隔离。
在隔离中需保持安静的心态,有人问;"怎么能保持安静的心态呢,焦虑还来不及呢!”在汉代的一场大瘟疫中,出现很多事情包括道教的产生,《伤寒论》的出现。
当时人们在隔离状态下读《道德经》、《太平经》,《太平经》强调逆转阴阳生化的唯一途径,就是行至静之道。“守神”得方法就是百日一小静,三百日大静。现在人们若能花几周的时间静一下心和神,或补补觉,或靠读书分散下精力,可能是对当下最大的自救。
现在手机不离手,看到的资讯太多,由此带来的恐慌可能比疫情还惊心。食杂则气乱,眼杂则心乱,焦虑恐慌伤害的是心之神、肾之志,导致心神散乱和肾之惶恐。
我们从中医理论上了解一下肺怕什么,肺怕寒,怕忧虑,怕恐惧。今年这场疫情比非典时更可怕的就是各种资讯的惊涛骇浪,脆弱的人是担不起这些的。恐伤肾,越恐惧人的免疫力就越低。情绪稳定气血就稳定。
这俩次疫情,都是肺病,《内经》认为,疫病的流行都跟天地气机有关。年非典为少阴君火主气,大火当令,火气太过则瘟疫流行,火克金,病在肺。年新冠出现是六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冬天出现相火,就是冬行夏令,阳气不藏,津液外泄,发瘟疠。这俩次在节气上都有火象,火熔金,对肺部不利。而且肺为娇脏,为五藏之最上源,会首先得到病邪的攻击。
那到底是肺寒还是肺热呢?这涉及中医治疗的方向性问题,寒和热是相反的,分析错了方向就错了。新冠爆发是在大寒之气(年1月20日),这一轮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阳寒水。春天阳气该生发了,但突然遭到寒水的攻击。本来水克火,疫情当渐渐消退,但因太阳寒水,出现倒春寒,肺怕寒凉,大部分肺病都出现在秋冬时节,寒气所致。那如果属于肺寒,吃板蓝根双黄连就是寒上加寒,津液耗散就更快了,乱吃药还会导致气机紊乱,所以还不如不吃。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产自长达十年瘟疫,这场瘟疫夺走了他三分之二的家人,他的结论是:病邪的根源在于寒邪。他认为寒邪先攻击人体体表,导致发热、头痛、浑身肌肉酸痛等,而且他对付各种疾患有个重要思想:一定先培元固本温化寒邪,以不伤元气为根本,在解决发热的同时也提防人体津液的流失。
《伤寒论》的总体思想是:一定先增强人体免疫力,靠人体的元气治病,药物只是辅助元气治病,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讲不要先着急上什么药,没有感染病毒的人注意别恐慌,不会伤肾;别天天乱服药物,就不会伤害身体的气机,气机不乱,经脉通畅,人体的元气就更容易发挥作用,更易驱邪散寒,先要固摄好身体的根本。具体我们怎么预防呢,特别是目前进入盛夏之季:
一睡眠充足,11点之前睡,睡眠是根本,直接影响免疫力;
二少开空调,可以电扇代替
三多做饭,少吃外卖
四适当运动,忌大汗淋漓,微微出汗即可,这个时期就先别减肥了。
五保持房间通风
六保持情绪稳定。
总之,所有疫病最终的解决还是靠自身免疫力,靠自愈。最后愿我们都平安健康,再大的磨难都会过去,保护好自己和我们的家人。
疫情当前,你所不知道背后的“庚子年”,《黄帝内经》告诉你怎么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