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粽子了吗?”相信最近这几天,大家见面都会问这句话。
粽子在古时也称“糉”“角黍”“筒粽”,关于粽子的起源说法颇多,最初粽子是用来祭祖祈福,后因“粽”的谐音,又有了更多寓意。“粽子”谐音“中子”,人们互赠粽子寓意人丁兴旺。“粽”又谐音“宗”,所以也有光宗耀祖之意。
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节庆食物之一。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由来已久,说法也颇多,其中最出名的要数纪念屈原这一说法。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屈原死后,楚国人为了纪念他,每到他的忌日就用竹筒贮米投入水中来祭奠他。
元张渥九歌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叫区曲的人见到自称三闾大夫的士人,那人对区曲说:“常常见你诚心地祭祀,只可惜这些年大家投喂的米都被蛟龙偷吃了,倘若你今天要送东西,不如塞些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好,这两样东西是蛟龙害怕的。”
从那以后,人们便做带练叶及五彩丝的粽子了。《荆楚岁时记》的说法也类似,其曰:“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又以獬廌食楝,将以言其志。”
南宋陈容墨龙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但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口味都不一样,所以包出的粽子形状和口味也都是不一样的,有尖角粽、四角粽、还有枕头粽等等。那几种粽子在全国最具代表性呢?下面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
第一种
嘉兴鲜肉粽
嘉兴鲜肉粽
嘉兴鲜肉粽是浙江嘉兴市的特产,在全国粽子中的名气那可是顶流明星级别的,一说到粽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嘉兴粽。在国内外的名声是最响的。嘉兴粽子的历史源远流长,这里就不多说,大家可以上网了解一下,不过嘉兴是全国首个成立粽子文化博物馆的城市,可见它是一座充满粽子文化底蕴的城市。
嘉兴鲜肉粽原料很简单,只会用到干粽叶、圆糯米和新鲜的土猪肉,制作工艺却颇为讲究,因粘糯不腻、香气宜人、咸味适中而闻名中外。在众多粽子派别中,嘉兴粽凭借实力成为公认的“粽中之王”。
第二种
泉州烧肉粽
泉州烧肉粽是福建泉州的地方传统风味小吃,为端午节食俗。福建泉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端午节吃肉粽、赛龙舟的习俗百年不辍。
泉州烧肉粽是闽南派粽子的代表。烧肉粽,特点就在于一个“烧”字,也就是非趁热吃不可,哈哈~~拨开粽衣的那一刻,香气扑鼻,吃时蘸上蒜泥,辣酱、花生酱等多种佐料,香甜可口,油润不腻。
第三种
潮汕双烹粽
“双烹”粽子是久负盛名的传统潮汕小吃。潮汕“双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一半是咸,一半是甜的,咸馅主要是咸蛋黄、虾米、瑶柱、香菇、腊肠、莲子、栗子和南乳猪肉;甜馅主要是绿豆沙或红豆沙馅和糖渍鹌鹑蛋。一口咬下去,甜里透着咸,咸里泛着甜,互相融合浑然一体,深受潮汕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
第四种
肇庆裹蒸粽
正所谓吃在广东,全国排名前5的粽子,广东占了两席,是有道理的。
肇庆裹蒸粽是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的一种应节小吃。包裹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冬叶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作用,所以做好后,粽子通常会带有冬叶的清香味,馅料除了一般粽子都会用到的糯米、五花肉以外,肇庆人还喜欢放上脱皮绿豆,以增香解腻,所以裹蒸粽煮熟后,清香扑鼻,入口松软甘香。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肇庆人还在会其中加入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腊肉、腊肠、栗子、花生等馅料,不过小编认为,馅料种类太多未必好吃哈。
第五种
云南文山马脚杆粽粑
“马脚杆”也叫捆绑、粽粑,是壮族同胞喜爱的美食之一。粽粑一般以芭蕉叶子包成,呈中间高,两边底的形状,像个马脚杆那样,所以叫“马脚杆粽”。
“马脚杆粽”也叫“母子粽”,分为“母粽”和“子粽”。一般过年包“母粽”,端午包“子粽”。这种粽子的一大特点是馅料要用灰和糯米混合的,所以粽肉通常是黑色的。
以上就是全国排名前五的粽子,除了这五种粽子,我国各地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粽子,你的家乡吃的是什么粽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