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辉(首都医科医院)
一、概述
职业妇女保健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
表3.
七、职业女性压力与保健措施的探讨
国际劳动组织已把职业压力、饮酒、毒品滥用、暴力及AIDS作为一个工作中的心理与社会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实施项目:英文简称为“SOLVE”(stress.alcohol.drugs.violence.HIV/AIDS)。通过该项目的活动使理论概念成为政策,并把政策在国家或企业水平上变为行动,付诸实施。
我国目前在职业女性压力研究方面尚没有形成有系统、有规模的学科,理论研究与科学调研的资料较少。因此,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目前,部分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预防职业女性压力首先应探寻和明确压力源,并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来采取预防措施。前者应设法消除压力源,改进作业环境、工作内容和劳动安排,后者则设法增强对职业要求的适应能力,实施亚健康期的保健措施与健康促进。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干预,都需采取综合性措施。
1、监测与评估
一个人对工作能否适应,通常是指他在特定的条件下对特定的工作是否适应。在评价一个人对工作的适应性时,应考虑到职业人士须在不损害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完成工作任务,并为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利益充分发挥自已的能力。为此,应对职业人士与其工作环境间在体力、脑力、社会和经济多方面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或监测,并评估作业者与工作环境间的适应情况,查明其职业性压力的压力源。在此基础上,针对压力源建立作业者与管理者直接对话的有效途径,采取同时兼顾医学、保健学、社会心理学和技术或经济需要的综合措施,使工作岗位基本与作业者相互适应。
2、立法措施
即从立法上明确生产技术、劳动组织、工作时间(包括倒班)和工资制度都应有利于促进生产,并应避免对作业者产生心理和生理的负面影响;在工作中保证作业人员了解生产要求和有机会获得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并有自主决定发挥和保持其技术的机会;允许职业人士参与生产计划和民主管理等。
3、组织措施
促进组织管理机构创造人与环境一个较好的适应关系,在工作方式和劳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安排上符合卫生学的要求,并应尽可能满足作业者的心理需求,如作业者对完成工作的意义的认识,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感,生产过程中发挥技能的条件和提高知识,和上级管理者的对话以及与其他作业者的合作交往的机会等。
4、培训与教育
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增强作业者与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可先借助能力测试、工作分析,了解作业者的能力差距,针对需要进行职业指导或就业技术培训,帮助其克服物质、精神和社会上的困难和障碍,鼓励作业者自已身边的环境,创造条件改善人与环境的协调性。
5、健康促进
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为此,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同时,建立健康的工作场所及工作环境,采取措施促进精神健康,增强职业女性抗御职业性压力的能力。
来源:中国妇产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