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亚健康预防 > 疾病治疗 > 西医向中医靠近的20个证据

西医向中医靠近的20个证据

发布时间:2018-9-13 0:17:50   点击数:
医院订阅哦   从近百年来西医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西医在逐渐向中医靠近。很多人会提出疑义,西医一贯排斥中医,怎么会向中医靠近呢?请看下列事实:▌1、头痛医头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始终把“治本”作为治疗的根本目的。   西医在初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强调“对症”治疗的,就是通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常会立竿见影,但也经常反复。因此有人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西医也开始研究发病的根本原因,也开始求本,但目前还不是非常普遍。另外有些病西医没有特效的药物和方法,也只能治标应付。▌2、健康的概念   中医讲“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人不但没有病,还与“天”与“地”和平共处。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明确阐明:“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3、精神因素   中医认为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外感病是受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而形成,内伤病由“喜怒忧思悲恐惊”引起。   西医最初只认为疾病由细菌病毒引起,不承认“风寒暑湿燥火”,更不承认“喜怒忧思悲恐惊”也是疾病的主要原因。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西医逐渐承认了这些致病原因。   近几年,西医又发现社会心理的紧张刺激会降低或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诱发内分泌的失调。抑郁消极的情绪可使催乳素分泌过滥而致乳癌。紧张的环境刺激恐惧和焦虑可影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免疫抗体的产生,造成免疫能力缺损而引起癌症。目前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观察提示,癌症的生长速度与个体的生活方式突然改变等心理因素有关。▌4、整体观   整体观是中医最大特点之一。中医认为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人本身也是一个整体。人出现疾病是人的某部分出现了不平衡,诊断就是找出不平衡的位置,治疗就是通过药物和其他办法使之平衡。治疗不但要解除症状,还要去掉产生症状的原因。这一切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整体。人的任何一个部分疾病都和整体有密切关系。   西医认为人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机器,疾病只是某个“零件”出了问题,治疗只要修理这个有毛病的“零件”就可以了。因此西医针对人体的各个“零件”,分了很多科,用现代化大工业流水线式的方法对人进行“修理”。因此“误诊率”长久居高不下,“返修率”此起彼伏。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西医不得不开始认识到重视整体的重要性。如在糖尿病的治疗上不但注重了药物的应用,还强调了饮食和运动的必要性。▌5、健康的标准   中医讲健康的十大标准是:①眼睛有神: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之感,说明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良好。②声息调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反映出心肺脏功能及循环功能良好。③小便通畅:每天尿量至毫升,说明泌尿功能正常。④大便通畅:大便每日一次或两次,无腹痛、腹泻,提示消化功能健旺。⑤体形适中:保持体形匀称,不胖不瘦。标准体重=身高(厘米)-(女性减)(公斤)。⑥牙齿坚固:保持口腔卫生,基本上没有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⑦腰腿灵便:保持每周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使肌肉、骨骼和四肢灵活自如。⑧脉搏正常:脉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整齐、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⑨饮食有节:每日定时定量,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酗酒,不吸烟。⑩起居准时: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西医过去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标准扩大了,“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具体也有10条标准:①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⑤能够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有弹性。▌6、食疗问题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有“四气五味”,食品也有“四气五味”,只不过食品的“四气五味”特性不十分明显。因此正确的饮食,可以预防疾病,轻微的疾病,可以用食物治疗调理,而且认为食疗是上策。   西医认为疾病是细菌病毒感染所致,饮食只是补充人体的营养,食物和细菌病毒没有关系,因此过去的西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对患者的饮食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但是长期的医疗实践,西医发现现在流行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等病症,和不正确的饮食都有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病,必须有正确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不能吃,或少吃。▌7、忌口问题   中医有“吃药不忌口,跑断医生腿”的说法。例如胃病患者治疗时,要忌食辛辣、寒凉的食物,疔疮疖子等病要忌吃发物,痛风患者要忌吃海鲜等,这些都是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违反了就要出问题,这些都是必要的、科学的。   过去的西医治病不要求患者忌口。西药的说明书上也不强调忌口问题,因此很多患者说“还是西医科学,不讲那些罗嗦”。后来西医也发现,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因为不忌口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西医在治疗某些疾病的时候,也提出要忌口,如糖尿病要少吃糖,肥胖要少吃高脂肪食品,服用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期间应该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品;服用治疗头疼的药期间忌饮酒等。这些都是西医的进步,在向中医理论靠近。▌8、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医的第二个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中医认为人是复杂的,病是复杂的,引起疾病的原因也是复杂的,要想疗效好,需综合患者的病种、病情、病期、性别、年龄、环境、季节等综合因素,找出病变原因,再用药,这种方法是“量体裁衣”,是“因材施教”,是“小锅饭”。   西医讲究集体治疗,同种病归到一个大病房,大致相同的药,大致相同的方。不重个体差异,这种方法是“商品成衣”,是“常规教育”,是“大锅饭”。表面上看西医是现代化的大生产、大治疗、高效率。实际上还是把人当作机器在流水线上用同一个方法修理不同情况的人。因此西医的误诊率高,不良反应多。近年来,有些有远见的医师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实行“个体化治疗”。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郑重宣布:“21世纪的医学应向预防医学、预测医学及个性化治疗转变。”虽然这种观点才刚刚开始,比中医晚了两千年,但西医已经看出了这是未来医学的目标和方向。▌9、应用中成药   目前国内的西医除了用西药治疗疾病外,还大量使用中成药治疗,这是中国西医比美国西医强的地方。中成药是应用中医理论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药方剂进行优选,再经过标准化制作而成的药。由于不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只能适合小范围的人群。因此中成药并不是最好的方案。西医肯用中成药,说明西医认为西药里还有许多不足,这也是向中医靠近的一个方面。▌10、美国膳食的金字塔   中医讲人的食物应该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即以粮食为主要营养,以各种水果为辅助,各种肉类起补益作用,各种蔬菜作为补充。   美国是世界上先富起来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过30年50年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各种“富贵病”频现,严重威胁美国人的健康。美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饮食严重不平衡造成的,于是推出了“膳食的金字塔”,塔底是粮食,然后是蔬菜水果,第三层是鱼肉蛋,第四层是奶类和豆类食物,第五层是油脂。这个金字塔和中国古代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论一致。▌11、承认针灸   美国在年以前是不承认针灸的,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两国解冻,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介绍了针灸后,美国才开始逐渐承认针灸。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承认针灸,世界卫生组织也组织编写有关针灸的标准等书籍。承认针灸,是西医向中医迈出的第一步。▌12、承认中医   美国承认针灸,但不承认中医。可是面临21世纪西医遇到的各种难题,全世界的医学界,包括美国,又不得不把希望寄托于中医。《人民日报》年8月3日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尽管美国承认中医也是有限度的,但西医由不承认到有限承认,这已是向中医靠近的开始。▌13、德国的中医   德国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德国每年有超过万人次接受中医治疗。中医在德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德国卫生以及医疗保险部门曾一直对中医持怀疑态度,中医治疗费一直未被纳入医保。在德国,一次针灸治疗费用是25~80欧元,而针灸治疗是按疗程计算,一个疗程需要10次,可见看中医的花费很高。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愿意自掏腰包去看中医。近年来,中医逐渐获得官方承认,德国国家医疗保险部门已开始尝试将中医治疗纳入医疗保险,8年10月以来,头痛、腰椎疼痛和关节疼痛3种常见疼痛性疾病的针灸治疗,已被作为保险对象。▌14、中医留学生增多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2年11月8日报道:“中医不仅在亚洲国家日益受到重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受欢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学习中医。目前,在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每年都有几千人。”   据介绍,作为教育部确定的中医药对外教育基地,坐落于天津的“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学院”以长期的中医学历教育为主,每年招收来自欧、美、东南亚几十个国家的四百名留学生。中国有学者要废除中医,国外却有人千里迢迢来中国学中医,而且别的学科的留学生在减少,学中医的留学生却在增加,能说西医不在靠近中医吗?▌15、亚健康问题   中医讲要诊断和治疗未病,提出“上医治未病”。并有一套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中医“治未病”思想始于《黄帝内经》。强调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和既病防变。有些疑难杂病,其病因复杂,久治不愈,很多人产生恐惧心理,而这些疑难病症,大多是内因大于外因,用现代防治方法难以预防。中医看来,它们在未病之前,就已经有了疾病的信息——阴阳气血、症状、舌脉等改变,此时若能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进行干预,可得到缓解或制止,这正是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价值之处。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西医没有办法诊断和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人,但能承认“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是未病,已经很有进步了。▌16、生理和心理问题   中医讲形神合一,其本质即人的生理与心理现象,“形”指形体形态,包括皮肉筋骨、内脏精血等;“神”泛指人的心理活动。神以气血津液为活动基础,神在形的基础上产生,对形有主宰作用,人体各脏腑生理活动是在神的支配和调节下协调有序进行的。《灵枢·天年》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只有形神具备、心藏神气、魂魄和谐时,才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健康人。   西医有生理学和解剖学两大基础,研究和解决的是人的生理疾病,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精神因素。上世纪70年代末,西医发现仅从生理和解剖上研究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世界卫生组织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西医医学模式的转变,说明西医又向中医靠近一步。▌17、医学的目标和方向问题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致中和”平衡的整体,人会患病,是因为偏离“中”,产生不“和”而失去平衡。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谓预防疾病,就是要时时处处保护人的正气。所谓预测疾病,就是亚健康状态的诊断。通过治疗恢复人的“中”、“和”、“平衡”状态,其中平衡包括人体本身各个部分、系统的平衡,也包括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平衡。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毫无疑问,现代医学的模式应当向健康医学、生态医学、稳态医学的方向转化。应向预防医学、预测医学及个性化治疗转变。”这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变,是向中医靠近了一大步。▌18、肾开窍于耳的问题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意思是在五官和五脏的关系方面,耳和肾有密切关系,即耳朵的疾病和肾的功能密切相关。《四诊诀微》中有言:“耳焦如炭色者,为肾败,肾败者,必死也”。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所以对耳朵的动静自然不可掉以轻心。   西医认为肾和耳完全是两个系统,位置相差很远,功能完全不一样,“肾开窍于耳”没有任何理论根据。但是在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西药的应用时发现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肾和耳的副作用,甚至引起耳聋。为什么药物的伤害总是肾和耳相连,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发现人在胚胎时,肾和耳是由同一个神经发育而成的。▌19、手术问题   中医认为人体各部分,都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能轻易摘除,如果某处有病,主张尽量保守治疗。   西医经常被一些错误的理论诱导,作出错误的结论。比如阑尾炎,以前西医一直认为阑尾是一个“退化无用”的器官,甚至主张没有炎症也要切除。而当今天他们认识到阑尾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时,无数“无辜”的阑尾已经被切除。   又如,对于经常患扁桃体炎的人,西医会建议手术摘除,一劳永逸。从局部来说,扁桃体总发炎,摘除好像是对的,但从整体来说,扁桃体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去掉了第一道防线,细菌和病毒就可以长驱直入了。   还有西医认为脾可有可无,一有病变就要摘除,后来发现摘除脾的人结肠癌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这才发现脾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延时性。这些都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20、治病还是治人的问题   中医的治疗对象是有病的人,一切治疗手段都是从有利于人的目的出发,把人调理好了,疾病也自然好了。   西医的治疗对象是人的病,一切检查治疗都是围绕人的病,把病治好了,人就健康了。但是大量医疗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常常是治好了这个病,出现了那个病,或反复发病。如肿瘤,西医的观点一直认为不管良性还是恶性都要手术切除,特别是癌症,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切除,然后再化疗、放疗。这就是把患者的病放在首位,因此常常是手术做得很好,患者的病灶切除了,人却死了。即使不死,也常常体力大伤,衰弱至极。近两年部分医生开始转变观念,对于癌症开始从患者整体出发,走一条先化疗、放疗,再手术切除,再化疗、放疗的路线。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患者能治疗得彻底,而且患者体能消耗少。   西医理论的进步,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承认中医的理论,有意无意地向中医方向靠近,这不是偶然,而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文章选自慕盛学先生的博客

e

家庭百科报

弘扬传统文化   推广美德教育

致力家庭和睦   促进社会和谐

长按上方







































白癜风注意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vemate99.com/jbzl/275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