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节概论
健康管理
概念: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
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
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
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宗旨: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主体:经过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
客体: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不包括传染病)
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风险因素控制。
两大支撑点: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
公众理念: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任务:是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目标包括: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4、
易患疾病的早期诊断;(不包括疾病的治疗)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6、避免可预
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作
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特点: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多选,干扰选项整体化)
基本步骤:
第一步: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收集信息)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评价和评估)(不包括治疗和
诊断)
第三步: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干预和促进)
服务流程(多选)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问卷、访谈、体检)
2、健康评估(生理、心理、生活方式)
2、个人健康咨询
3、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监督随访、健康教育)
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慢性病、高危风险)
机构:医院,服务机构(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医疗服务、健康讲座、文体
活动),工作场所(企事业单位),政府(上层设计、政策立法),健康保险公司(注意
政府也是属于健康管理机构)
第二节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基本策略::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多
选,干扰项亚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
重点: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多选)
特点: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教育、激励、训练、营销(多选)
需求管理
定义: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健康服务,控制医疗成本,促进健康
服务的合理利用。
目标: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需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常用手段::寻找手术的替代疗法、帮助病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鼓
励自我保健和干预等。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单选或多选)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求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个人请病假的能力、残疾补贴、疾病补助、保险自付比例)(不
包括医疗机构的水平)
常见方法(多选)
24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转诊服务
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健康课堂
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
内容(多选)
1、人群识别
2、循证医学的指导
3、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
4、病人自我管理教育、
5、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
6、定期的报告与反馈
3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