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君说
近年来,学生近视率愈发的高。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繁重的课业、不良的用眼习惯都是引发近视的原因之一,而大多数的近视几乎是不可逆的,所以家长和孩子具有较强的预防意识非常重要。这是一堂视力保护课,家长们快学习起来吧!
暑假过去一大半
孩子们常常“眼睛很忙”
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看手机
再加上作息时间和饮食不规律
一到开学前后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小眼镜”扎堆看近视
假期结束前一周及开学后一周成门诊顶峰
自放暑假以来,医院视光专科门诊天天爆满。平时该院日均门诊量为人次,青少年近视患者数量的比重占40%左右,但一到寒暑假,这一比例就超过50%,一天有近个患近视的中小学生前来就诊。
特别是假期结束前一周及开学后一周是门诊顶峰!“孩子在此期间过度用眼,导致视力下降,开学之后孩子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医院视光门诊周磊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寒暑假期间,很多家长因上班没时间,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长时间玩电子产品,家长也担心孩子导致视力下降而前来检查。
从不玩手机,但报了5个学习班
一个月近视度数增加近度
暑假过去一个多月,10岁的小萌(化名)在爸爸的陪同下过来检查眼睛。没想到检查结果显示,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萌的眼睛度数竟然增加了近度。
一个月前,小萌的右眼度,左眼度,而现在右眼近视度,左眼近视度。这一个月的时间,小萌做了什么?小萌的爸爸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杜绝了孩子一切电子产品,怎么还会近视呢?
原来,小萌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在暑假小萌一天需要连续上3个学习班,每周轮换着上5个学习班,每天学习将近9个小时。而且小萌还很喜欢看书,有时候,学习累了,就靠在床上休息看书,经常看看就睡着了。
暑假是学生近视的高发高峰期!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等因素,“小眼镜”越来越多了,成为了困扰儿童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力争到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什么是近视?
在孩子的视觉发育期
应该如何防控近视?
……
这堂近视防控课
你和孩子都需要!
近视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
近视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主体,约占98%;而学生近视眼中,绝大部分是单纯性近视眼,约占97.8%,病理性近视眼仅占2.2%。而单纯性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及行为。
单纯性近视形成的两个阶段
①生理性阶段(假性近视):可逆阶段,远视力下降只是一种现象,问题出在眼肌上,眼球的生物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眼轴尚未异常增长)。
②生物结构改变阶段(真性近视):不可逆阶段,眼肌的功能性问题已演变成了眼睛生物结构的改变(眼轴已异常增长)。
大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近视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听之任之,近视度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而且在10~13岁时增长更快。
近视眼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因此,不能只“治”不“防”,更不能“病急乱投医”,重视对孩子的视力健康管理,从“认识”近视到“走近”视力健康管理。
01
更新观念,战略前移
生命周期的前移
即抓早抓小,从3岁起就为孩子建立《视力健康档案》,通过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维护好孩子的视力健康。
防控环节的前移
从预防、治疗前移至预测、预警。
预防意识的前移
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