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经过海参养殖技术普及和养殖一线实战专家们的经验总结,多数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冬季管理池塘的技术和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个别企业和个人对海参池塘冬季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技术欠缺,导致海参出现亚健康状态,严重的海参出现大量化皮死亡。具体原因如下:
1.冬季封冰后,池塘就是一个封闭的水体,水体流动差,水体上下水层之间几乎没有对流和交换,池底海参和底泥中各种微生物产生的代谢废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甚至甲烷等在池塘底部的有升高的趋势,个别池塘到后期严重超标。
2.封冰后,如果下雪不及时清雪或形成乌冰,池塘水体中的浮游和底栖藻类光合作用降低,池塘局部池底黑泥和烂草较多,局部严重缺氧,各种有毒物质含量快速增多,有害微生物也增多,海参受到很大伤害。
3.海参池塘冬季或第二年化冰时出问题其实与上一年秋季海参下礁后养底和改底管理没有跟上有直接关系。如果从海参下礁到封冰这段时间,池底溶氧丰富,有足够多的有益菌发挥作用,快速的将海参残饵、粪便、黑泥、死藻、烂草等转变为底栖硅藻肥料或含有丰富有益菌的活性底泥,这样在冰封的冬季海参将有大量的优质饵料摄食,池塘底部的“定时炸弹”就从源头是解除了。
4.池塘底质差,黑泥多,即使冬季没有出太大问题,但化冰后,春季气温多变,风浪大,池底黑泥和其它有毒物质及有害菌,在大风天也会泛起,池塘底质和水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海参受到强烈应激。对于提前出礁的大海参影响极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春季化皮,肿嘴,甚至死亡的往往都是大海参,小海参没有出礁受到的影响要小些。
5.海参气泡病的防控也是冬季和春季海参池塘管理的重点内容。冬季封冰后冰面干净,透光率强,水中和池底浮游和底栖藻类较多,光合作用强烈,水体溶氧极高,长期处于12-18mg/l之间,一旦化冰,池塘中氧分压快速降低,海参自身生理调节机制不能适应环境中溶氧分压的剧烈变化,气泡病的出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下面介绍一下防控措:
1.干水产养殖,一定要建立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的养殖指导思想,在每年秋季要把池塘水质,尤其是底质用有益菌和其它综合措施处理好,变废为宝。
2.冬季结冰,下雪后要及时清理积雪,保证池水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足够的氧气。如果冰面特别干净适当的局部撒一些沙子,降低整个池塘冰面的透过率,防治藻类光合作用过强,产生气泡病。
3.定时打冰眼,检测水质和底质变化情况,了解海参健康和摄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每年春季后2月份中后期,不论水质好坏,一定要打冰眼,大潮时,少量多次的进排水,实现池塘底部的死水变活水,水体上下水层实现一定程度的水体交换,降低池底有害物质的浓度。如果有潜水式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的根据水质监测情况开机搅水增氧,其它样式的增氧机开机要慎重,以免把池底的有害物质全部搅起,造成更大的危机。
5.冬季池塘冰下,大型藻类,如黄管菜、绿管菜等过多一定打冰眼搅水,要防控气泡病。
6.化冰后,水温超过四度以上就可以用低温菌水碧清处理池塘底质和水质,如果池塘中海参已经发病,尽快用刺激性小的化学消毒剂和氧化剂先处理,1-2天后尽快用低温有益菌或其它非常有效的底改产品处理池底。
技术咨询
以上图片中池塘冰下海参状态极佳
春季化冰后,海参已经发病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