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增加,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远程医疗服务以一种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在缓解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均衡医疗服务资源分布不均、改善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不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远水不解近渴”一直用于比喻慢的方法救不了急,已经成为描述人们无奈表现的一种形式。
然而,远程医疗服务是防与治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在整个医疗系统中,远程医疗服务由于兼具预防性医疗服务和治疗性医疗服务功能而成为传统医疗服务的重要补充,由于以远程医疗服务资源近距离提供贴身医疗服务而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升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不仅依赖于医疗服务对象的健康需要和医疗服务需求,而且依赖于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程度。因此,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应该遵循从线上线下服务配套到医疗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的理念,贯穿整个医疗服务过程,覆盖整个医疗系统和患者服务全过程。
基于医疗服务对象的医疗服务需求
由于处于不同环境、不同情景的服务对象的健康需要和医疗服务需求不同,健康人群、患病人群、康复人群等服务对象呈现出不同的需要和需求。
第一,全生命周期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
对于健康人群,远程医疗服务可以提供包括健康咨询在内的信息服务、健康指导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全过程采集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信息、生活起居信息等,用于判断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全方位提高预防干预能力。美国健康管理经验证明:健康管理的应用,使服务对象按医嘱定期服药的比例提高了50%、综合风险降低了50%,医生处方的有效率提高了60%。健康管理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健康管理流程
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healthcarerecord,EHR)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服务对象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有效集成,实现家庭、医院之间的有效协同,提高个性化健康管理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
第二,全景式资源调配模式。
对于患病人群,远程医疗服务可以打破时空局限,根据患者的病情演化情况提供科学合理的全景式医疗服务资源调配方案,包括医护资源、医疗器械资源、医药资源等,从而使所有有形无形的医疗服务资源通过合理的调配得以有效使用。
在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作用下,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医疗服务资源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如医生远程会诊、同区域医疗设备共享。资源忙闲状态的透明化,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率,保障患者及时就医的需求。
第三,全程监护的康复模式。
对于需要康医院的患者,远程医疗服务可以覆盖患者监护、诊疗、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精准地制订康复计划和实施方案。
以远程患者监护(removablepatientmonitoring,RPM)模式为基础的全程监护的康复模式,延伸了医疗机构服务的渠道,提高了医护人员随访能力,能够更有效地指导患者完成康复计划。这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而医院的时间消耗。
基于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程度
远程医疗服务的服务能力依赖于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能够依托不同的资源开展不同的医疗服务。可以认为,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更多地体现了不同服务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远程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程度。
第一,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药店。
由于医疗服务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可以先从服务对象的用药和保健用品咨询、送药上门等服务开始。依托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着重提供健康信息服务,采用线上线下(onlinetooffline,O2O)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健康咨询、用药指导、送药上门等系列服务。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药店模式,虽然仍旧无力破解医药分开的难题,但是可以通过药店等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提高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药店成员的服务能力,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经济用药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推动医药分开的进程。
第二,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医学联盟。
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引导下,医学联盟更多地集聚了医生资源。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以借助医学联盟集聚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机构、不同专业的医生资源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更有效地发挥医学联盟集聚医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使健康咨询、诊断等医疗服务更加专业化。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医学联盟模式,仍然无法利用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等资源,致使一些服务对象的医疗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但是,与药店模式相比,它无论在服务范围、服务功能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是一种进步,医疗服务对象可以更好地享受医学联盟模式带来的服务。
第三,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医院。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仍然是医疗服务主体的现实环境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的集聚,不仅使医生具有的医学知识价值得以提升,而且能够使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资源的价值得以提升。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医院模式,最大限度地集聚了医疗服务资源,特别是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的集聚,有助于推动个性化健康管理和精准医疗服务的发展,更加科学有效地服务于医疗服务对象,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价值。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药店、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医学联盟、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医院三种模式具有不同的工作形式。
目前,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已经在临床与转化医学、远程医疗与移动医疗、健康医疗大数据和医用机器人等领域得到应用。远程医疗服务模式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持续创新,无论是基于医疗服务对象的医疗需求模式,还是基于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程度模式,都将在实践中得以发展,以整合程度更高的医疗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服务对象的医疗需求。
远程医疗服务功能
在支持体系的支撑下,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利用集聚的医疗服务资源提升医疗服务的价值,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多个国家和地区远程医疗服务主要功能的对比分析,可以将远程医疗服务功能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远程咨询与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远程咨询与教育成为最基本的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的形式接受医疗教育。
远程咨询与教育不仅覆盖健康人群、患病人群和康复人群,而且覆盖医护人员、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能够实现医疗知识的传播、互动和价值增值,实现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实现的“言传身教”式的知识积累和知识传承。
第二,远程会诊与治疗。
凭借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集聚的医疗服务资源,可以提供网络化、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和医学知识共享。远程会诊与治疗成为医疗服务的基本功能,可以利用各种通信线路和互联互通网络并借助电视会议、网络会议进行医学服务。
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远程会诊与治疗功能首先面对的就是一名医生或者一所医疗机构难以解决的疑难复杂疾病,它需要集聚更多的医护人员知识和经验,共同创造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第三,远程监控与急救。
无论是健康人群的个性化健康管理,还是患病人群的治疗和康复人群的医护,都离不开一定程度的监控与急救功能,远程监控与急救依托其随时随地、实时动态的特性而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一种必备功能。
远程监控与急救功能对于保障服务对象的生命与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数据能够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预防等创造了条件。
我国远程医疗服务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电子健康档案等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摘编自赵林度著《远与近: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责编:魏如萍)第1章,内容有删减。
(本期编辑:安静)
远与近: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赵林度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12
ISBN-7-03--8
《远与近: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介绍远程医疗服务基本观点、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医院组织结构优化、医院医疗服务流程设计与优化、医院医疗服务流程评价指标体系、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环境、远程医疗服务信息平台、远程医疗服务物流平台、远程医疗服务政策法律支撑、围孕(产)期妇女远程健康管理体系设计、围孕(产)期妇女远程双向转诊管理、围孕(产)期妇女远程智能健康管理等内容。《远与近: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从技术创新的视角介绍医疗服务资源均等化内容,试图为“小病在社区、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设计者提供一种可行的理论方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