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突然发生发生的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可导致终身瘫痪甚至死亡,使患者丧失家庭和社会功能。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原因,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近年来我国居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近万,占总死亡的22.8%。简单来说,平均每10秒,我国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所以,中风的抢救争分夺秒!
任何人都有发生中风的可能,甚至包括儿童。但总的来说,以下人群为高危人群:
1.中风在老年人中更常见。55岁之后,每增加10岁,中风的风险会增加一倍。2.中风更常见于男性。但女性一旦中风,致死率更高。3.家中亲戚出现过中风的人,自己患中风的风险也会比常人高。4.发生过一次中风后,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将上升。5.脑中风,也是高血压病人非常危险的并发症。预防中风,首先需要的就是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这才是大众回归健康的根本、是健康的基石。主要内容包括:
1.合理饮食:积极倡导控制摄盐量,每日不超过6g;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日油脂摄入不超过25克等等。积极传播普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老年人膳食指导》和“地中海饮食”等相关健康饮食知识。2.体育锻炼:积极倡导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3.控制体重:一般要求男性腰臀比小于0.9,女性小于0.8。控制体重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肥肉和细粮等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增加运动来实现,完全不需要盲目购买使用减肥药物。4.戒烟限酒:首先,倡导戒烟,其次,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饮酒小于1瓶啤酒或4两红酒或1两白酒(折合酒精25毫升),女性减半。5.心理平衡:劳逸结合、规律作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劳累,保持优质睡眠和心理平衡。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
1.管理血压:正常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维持在/80mmHg以下;对于60岁以上人群,将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
2.调节血脂:应用“他汀类”药物,有效降低血浆“坏胆固醇(LDL-C)”水平、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延缓斑块增长、破裂和斑块内容物的脱落,降低发生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一般地,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6mmol/L以内;合并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吸烟者控制LDL<1.8mmol/L。
3.控制血糖:控制空腹血糖在6.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6.5%~7.0%以下。
4.治疗心脏病:控制心脏节律和心率,治疗心脏的原发病。针对心房颤动患者,规范应用抗血小板(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或抗凝(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抗血栓治疗。
5.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推荐口服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
6.重视心理:评估干预和药物治疗,改善睡眠、缓解焦虑障碍及卒中后抑郁等问题。建议女性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和绝经期后的雌激素替代治疗。
朱烨
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
青年医师新锐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香树丽舍家庭医生中医全科
主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执业医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专业特长:对社区慢性病、老年病及亚健康的各类虚症调理具有独到见解,同时在膝骨关节炎、腰椎颈椎增生疾病治疗方面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承担科研任务:年入围上海市青年医师发展培养计划,年参与松江区名老中医师带徒三年计划。
征稿
长期征集:医疗公益活动、医政信息评论、医药科普文章的等方面稿件。
欢迎您投稿交流!
投稿邮箱:yishizhiyuanz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