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消、化、运三个环节
1、消:食物进来首先进入的是胃,胃是管什么呢?胃是管受纳的,我们吃进东西,胃负责接受,当饮食物入胃之后,经过胃的腐熟,初步进行消化,把完整的食物变成易于分解的小块,下行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浊者下移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这是由胃气的下降作用来完成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消化”的“消”,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是被拆分掉了,有成形的食物变成食糜状。们认为,胃的“受纳”功能正常,是肺和肝胆配合的结果。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使大便通畅。大便通畅就有利于胃的降浊,而使“受纳”正常。肝主疏泄,肝的正常疏泄有助于胆汁的排泄,及时进入小肠,助饮食物的消化,并使之下降。是肝升胆降可促进脾升胃降,保证胃的“受纳”功能正常进行。2、化:接下来轮到脾工作了,脾干嘛呢?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比如白菜我们没法儿直接吸收,但是我们的脾可以把它给“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3、运:饮食入胃,经胃的受纳和腐熟作用,并下达于小肠,使之进一步消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两部分。此时必须在脾的升清作用下,将被消化的水谷精微吸收,并向上输送至心肺,“散精”至全身,“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并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将水谷精微向体内各脏腑组织布散,以营养和滋润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可见没有肺朝百脉、心肺的配合,其“散精”至五脏六腑的功能,也是无法完成的。2、积食的小儿推拿方法
基本原则|只推左手小儿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刚开始手法以轻柔为主,不要追求效果,用太重的手法,让孩子疼痛或害怕,一开始要让孩子能适应推拿。推拿频率基础保健:可每天推拿一次系统调理:每周一至二次疾病状态:每天2-3次都可以1、清胃经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次数:约—次2、清大肠经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次数:约—次3、揉板门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次数:约—次4、顺运内八卦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次数:—次5、推小横纹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作用:退热、消胀、散结次数:~次。6、掐揉四横缝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次数:来回10次7、下推七节骨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次数:——次8、分腹阴阳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次数:——次9、摩腹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次数:-次10、捏脊位置: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次数:5次11、揉足三里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次数:30—50次小儿推拿的常用适应证: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1~3次显效
发烧
1次显效
咳嗽
3~5次显效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不良
1~3次显效
便秘
1~3次显效
慢性腹泻
1~3次显效
其它疾病
近视
3~4次显效
遗尿
3~4次显效
助长
持续
小儿脑瘫
持续
斜颈
5~7次显效
宝宝健康快乐长大固然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可是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小病小痛,一犯病就吃药对小孩子的抵抗力也是会有损害的,是为“是药三分毒”。更何况要让小孩服药也是困难重重。那么,在尽量减少小孩的药物摄入的大前提下,有没有一些更加绿色不伤身的方法可以让小孩远离病痛且提早预防保健呢?
在这里杏林大讲堂向您推荐小儿推拿,更绿色的治疗方法,少吃药,远离抗生素,健康更快乐。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要学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疗法并不是以消除原始致病因素及逆转病理变化为特长,而是从整体上对小儿的各种机能状态进行整体性调节,从而起到治病及预防保健作用,消除疾病前的“亚健康”状态,这对增强小儿体质和提高防病能力起着决定作用。
12岁以下的孩子接受专业的小儿推拿服务之后,不仅仅能改善小儿机体的内能和环境,调节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达到提高力、增强抗病能力,保健身体及防治少儿亚健康的目的,还具有益智的特殊功效。
治疗病症
肺系列
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
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母婴保健类
益智、滋长、加强免疫、近视调理、哺乳期食疗、幼儿食疗,扶元灸、中药泡浴等。
其他
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缓慢、睡眠不好等。
杏林大讲堂时间:7月31号
学习报名
从老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