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之初,汉宫学堂就设立了愿景:培养以“道医”为人生目标,以“医道”为行为准则,以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学生,为中国的健康工程输送人才!
医道者:以天地为师、以内经为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医为术的为医之道。
道医者:始终如一践行“医道”的医者。
培养人才,成为道医,为何如此的必要和迫切呢?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出,新中国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健康法治建设,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由国家规划纲要精神可以理解到:健康中国的核心已经从疾病治疗转向了疾病预防。疾病的预防重在“治未病”。“治未病”早在多年前的“医之始祖”《黄帝内经》中提及。因此纵观中西方文化渊源,实现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养的理论基础,其根基必定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黄帝内经》中。《黄帝内经·素问》开篇首章黄帝就问岐伯“为什么古时之人到百岁还身手敏捷,现代的人年过半百就显衰老”,岐伯给出的答复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个“道”与《老子》所描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是同出一辙的。由上文可知,要想达到疾病预防的效果,健康的保养理念一定要根植于“道”的内涵,只有了解和明白了这个“道”,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做到真正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养。汉宫堂学生树立的“道医”目标,也是立足于《黄帝内经》“其知道者”的“道”思维。基于“道”思维,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养,需要了解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效法和理解天地阴阳变化趋势,与术数“河图与洛书”的观念相和,根据天地阴阳规律、术数来调养身体,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同时,饮食须节制和规律,起居合符自然规律并持之以恒,不要过分地操劳,唯有这样,魂魄所主的神和骨肉所成的形才能相得益彰,活到身体应有的寿命,超过百岁才离开。我们认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形而上的健康保养理念;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形而下的健康保养行为。研究和实践以上理念和方法从业者,可以称之为“道医”。汉宫学堂自成立以来,以《黄帝内经》为基础,对其进行不断的研读和挖掘,形成了汉宫学堂特有的健康保养理念和调理方案,并以此教育和培养学生。学堂以每月一期“实践黄帝内经养生营”的形式,给有需要的亚健康顾客进行调理,让学生获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经验。通内经养生营通过调整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令人体气血升降浮沉与天地阴阳变化相和谐,达到“人天相应”的状态。采用健康安全的食疗产品,来调理亚健康顾客因身体寒热虚实所引起的不适。同时会以切实的收获让顾客明白,食疗产品的调理是为昨天对身体犯下的错误做弥补;正确的作息规律和饮食是为明天的健康打基础。经过7天调理,顾客往往都有“满血归来”快速充电的感觉,就算回家后继续践行内经养生,身体也会逐日好转。平常亚健康顾客的调理,可以很方便地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