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WINTER
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正处三九前后,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
在这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正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时候,所谓“阳极则阴,阴极则阳”,冷到了极点,养生也应该格外注意。
NO.1
小寒起居重“三防”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防寒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防燥
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多食用滋补汤品、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或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
防外感
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增强御寒能力。
NO.2
小寒强身有“四搓”
小寒时节阳气潜伏,利用空闲时间按摩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驱寒和调理身体的双重功效。
搓足心——暖脚补肾
搓足心不但可以补肾安神,对预防失眠也有很好的效果。
搓腹部——保健脾胃
长期坚持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搓腰部——补肾壮腰
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对缓解腰部酸痛、预防腰肌劳损有很好的效果。
搓颈部——暖身驱寒
大椎穴位于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在人体督脉线上,是阴阳经交会之处。若外出归来全身发冷,可是试试搓揉大椎穴暖身。
NO.3
小寒避病要“五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在阳光下的适当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增强御寒能力。
原地跑跳
冬季天寒,不愿意出门运动的朋友们可以选择跳绳或者原地跑跳运动,每天跳2-3次,每次10-15分钟,可使全身得到充分运动。
慢跑
有跑步习惯的人,仍可继续坚持,但一定要注意保暖并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避免大汗淋漓,运动结束后及时换下汗湿衣物。
散步
每日在阳光中走一走,走到微微出汗时效果最好,既有益健康,还能放松心情。
太极拳
修习太极拳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坚持练习可以收敛阳气,藏精蓄锐。
踢毽子
踢毽子可有效地训练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保护心肺功能,促使胃肠蠕动加快,延缓大脑衰老。要注意的是,踢毽子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哦。
NO.4
小寒多吃温热食物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下面介绍几个适合于小寒食用的食疗方:
1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黄酒、调料适量。
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
温中补血、祛寒强身,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2
胡桃仁饼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补肾御寒、润肠通便,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3
素炒三丝
[配料]干冬菇,青椒,胡萝卜,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做法]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功效]健脾化滞,润燥。小寒——锻炼禁忌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擅长治疗:脊椎疾病引起的头痛头晕、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老年骨关节病变、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顽固性疼痛症等各种骨伤疾病、肌肉酸痛与亚健康人群的日常保健指导。
中医体质自测:点击进入测试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