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亚健康预防 > 疾病预防 > 蟹塘泥皮深入解析产生,危害,预防与消除

蟹塘泥皮深入解析产生,危害,预防与消除

发布时间:2021-7-24 11:04:31   点击数: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032498.html

一、泥皮的今生

泥皮主要是由长时间积累残饵粪便等有机质、死亡动物植物的尸体以及底部自然繁殖各种藻类、细菌等物质所组成。在池塘中菌相不平衡时,有机物就会堆积,而有机物堆积又促进了藻类及浮游动物的生长、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使地皮堆积成一层厚厚的浮泥。而浮泥只有上面一层水土壤层是棕褐色或绿色,但是稍一拨开底下是发黑发臭的软泥,这样经过一系列的结合,使这些物质在塘底堆积形成泥皮。

二、泥皮的种类

黄泥皮:出现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因为老塘口淤泥厚,池塘净化能力差,养殖过程中的残饵、粪便、有机碎屑、死亡的藻类及微生物等沉积在底部,未能及时清淤、暴晒时间短、清塘未改底,氧化不完全,上水后易形成黄泥皮。

绿泥皮:出现这种情况往往都是养殖前期使用化肥肥水或塘底板结的池塘用肥不当所导致的,绿藻快速繁殖,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池塘缺乏持续营养供给,池塘容易倒藻,此时水体中的溶氧较低、微生物生长慢,死亡的绿藻分解不掉,沉积在底部产生绿泥皮。

三、泥皮的前世

1、养殖前期肥水的时候使用大量的肥料,但是前期水温较低,水体没肥起来,这些肥料沉积在池塘底部,给池塘底部的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投喂的残饵以及养殖品种生成的粪便和一些藻类的尸体都会在池塘的底部富集,这些有机质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层腐殖质,就是我们所说的泥皮。

2、池塘的底部往往是溶解氧不够充足的,在厌氧的条件下底部的有机质会被细菌分解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同时有一些塘口的水体透明度很大,造成眼光直射到池塘底部,底栖藻类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和有机碎屑腐殖质混合在一起浮出水面。

四、泥皮的危害

1、阻隔池塘的气体交换和光照:泥皮上浮,部分会漂到水面遮光,另外部分附着在水草上面,影响水草生长,而且易使水草挂脏,最终导致水草长势很慢阻碍了空气与池塘水体进行水体交换,塘底溶氧不足导条件致病菌大量增殖,极易暴发各种疾病,同时,大量泥皮漂浮水面,阻断阳光照射进入水体,致使藻类光合作用大幅减弱,严重影响其生长增殖速度,随着时间越久,原有藻类不断老化死亡,没有足够新繁殖的藻类补充,慢慢池塘水体掉清变成死水。

2、消耗大量溶解氧:大量漂浮泥皮漂浮在池塘水面上,在芽孢杆菌等耗氧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慢慢被分解成小块的镂空的泡沫烂泥皮,这个过程中因有大量的耗氧细菌生长繁殖等新陈代谢活动,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放苗的养殖品种因长期缺氧而出现生长缓慢、脱壳不遂、免疫力下降等亚健康状态。

3、裸露聚毒层:泥皮多的塘口,相当于泥皮把水体跟底泥分隔开来,不能进行一些物质交换,其中包括溶氧,底部有机质耗氧,所以可能出现底部缺氧的情况,而且氮循环也会受阻,容易导致藻类生长缓慢,氨氮偏高的情况出现;

4、影响虾蟹贝等底栖养殖动物摄食栖息:泥皮的漂浮和聚毒层的裸露,直接破坏了池塘底部环境,导致饲料颗粒被污染和残留后霉变,加池塘底部环境恶化,致使虾蟹贝类等养殖动物爬边、上岸、浮游到水面等不良现象。同时因泥皮和饲料混在一起,容易被养殖动物误食,引起肠炎、肝中毒、白便等疾病。

五、泥皮的预防

预防原则是暴晒塘底、彻底清塘、及时肥水,具体措施如下:

1、冬季晒塘要彻底,直到塘底龟裂缝隙有5厘米以上,然后有条件的要进行翻耕,把老化腥臭黑色淤泥的塘底暴晒成土黄色。

2、清塘要全面,用“生石灰”全池干撒,加少量水泡塘后把水排掉,然后再加水,用茶籽饼进行水体消毒,清除野杂鱼。

3、及时解毒肥水:清塘后,用“超浓有机酸”全池泼洒解毒,然后选择晴朗天气上午,用“小球藻”全池泼洒肥水,3-5天后根据水体实际肥瘦情况,再用“小球藻”进行追肥。

市面上的有机酸林林总总,建议大家选择含量高的,且最好浓缩,使用时一般用量较多,方便携带

六、泥皮如何处理

1.如果是池塘已经有大量泥皮浮起来了,最安全的解决方案,先用底毒达克分解底部泥皮,

2.使用泥皮消加金水肽(肥水产品)或腐殖酸钠,有青苔可拌青苔药一起灭杀,三天池塘全部消除干净,水质清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vemate99.com/jbyf/1075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