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玙璠
编辑开菠萝财经
来源
“现在的妇女节都要过一周吗?”
“三八不是妇女节而是消费节。”
……
三八妇女节还没到,网络上对这个节日的吐槽已经铺天盖地了。这个节日好像天然和消费绑定,为了哄女人们消费,商家们不光造节,连带着称号也常换常新,过去是电商平台和商家口中的丽人节、女神节,今年直接进化成了女王节。大热的直播带货主播们更是深知,讨好女性是一个百试不爽的爆款法则,所谓的“宠粉经济”,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女人”好,目的则是使其变成“信徒经济”,主播说好,“信徒”就买,一个支付闭环在直播间高效达成,全程不超过10分钟。年,90后女性步入30岁大关,进入而立之年的她们成为职场中的主力,在家庭中,亦正面临着人生角色的转换,她们在经济实力和购买需求上发生的诸多变化,则成为品牌和主播们讨好女性的动力。在这个节日的当口,我们想讨论的话题是,被讨好了三四年后,消费主义下的“讨好女性”都是什么套路,真的有用吗?当主播们带的货重复性越来越高,在大部分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对直播间形式和套路有了免疫力的女孩们变得越发理性了,和头部主播之间,已然形成某种博弈:主播想割女生们的韭菜,其实反被进行了一场“最低价”的收割。“我现在只在直播间买东西。”“我把直播间当做是我的购物车。”这是不少女生被直播带货改造两年后的共同习惯,背后是她们对直播间的理解(误解)——因为东西便宜。“直播间给人的印象就是便宜,我买的时候会对比淘宝店原来的价格,发现便宜就会买,一不小心就进了圈套,这个圈套就叫便宜”。陈君回忆,自己每次给家里三只猫买够了一年的猫粮后,都会静坐在客厅回想,是什么让自己鬼使神差、无脑剁手的?受访者供图是不是真的便宜很难一概而论,只不过,这些商品看上去便宜的样子,通常会让人一次性买更多。“与其在别的地方买,不如趁着便宜在直播间囤货。我每次都是这么想,但是每次买完一算账发现,买得比以前没有直播带货的时候多得多。”陈君单次购物就已经超预算了,更何况现在天天有购物节。比如这次女王节,她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哪天开始、何时结束,只知道主播们天天都在播。晓宁发现自己不能无目的地逛直播间,否则很容易陷入便宜陷阱,她的经验是,提前在预告里看好要买的东西,到点去直播间买就好了。但她慢慢发现,直播间好像在防她这样的理性消费者——直播间的商品预览不到最后开卖时刻不标价格,播品顺序也会乱序。结果往往是,晓宁想买的因为价格过高没买成,在“来都来了”“买不起贵的,就买点便宜的弥补下自己”的心理暗示下,反而买了一堆便宜却无用的。“有时候因为太在意性价比,反而又进入了另外一个消费陷阱——一看到低价就被刺激,买了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晓宁说。倩倩以前购物还算理性,但当身边小伙伴拉她凑单时也会忍不住。“现在直播间的东西都不是单个卖,永远是拍两件以上甚至更多件时更便宜,我本来不想买,但也忍不住和小姐妹拼单。”阿满“中毒”更深一些,她属于没什么事的时候,会把李佳琦的直播放在旁边听的那一类人,她觉得李佳琦直播间比一般的综艺还搞笑。即使不在里面花钱,也要天天为佳琦贡献直播间时长,现在,她已经是钻粉5的身份了。阿满知道,这会让她购物更加不理智。“我相信他卖东西有保证,价格也是最便宜的,不管他卖什么,我都更容易冲动下单。”这种信任感,在一些小众品牌和新品牌身上功效显著。倩倩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