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人都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毫无疑问,健康的身体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然而,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过大。再加上不良生活方式与不健康行为及人文、自然环境破坏等原因,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正确认识亚健康状态并探讨其防治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通过研究认为亚健康状态泛指身心不适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且在相当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如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而未形成确凿的病理改变;难以明确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症状,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等;某些重病、慢性病己进入恢复期,却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症状;衰老引起的组织结构老化与生理功能减退所出现的虚弱症状等。可见,亚健康属于身心相关疾病,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并以躯体与心理的不适感应为主要表现而检查无异常的特点,是人体生理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中医对这种人体状态的认识更为深刻,所着眼的重点是不同的生理反应类型(体质)与不适的功能反应状态(证型),而现代医学所着眼的重点却是“病”,所以在诊治亚健康上更能彰显中医药学在功能性疾病方面的优势。
现将亚健康分为5型:肝气郁结型、脾虚湿困型、瘀血内阻型、心脾两虚型。各种体质的亚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未病之间的状态,具有发生相关疾病的倾向性。中医药学认识到体质因素与亚健康具有明显相关性,所以从中医体质角度进行亚健康的预防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1.肝气郁结型体质的预防和纠偏
肝气郁结型体质的人群大多容易出现胸胁满闷、喜太息、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情绪低落、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头晕等证象。这些证象主要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引起的。肝气郁结型体质的人群亚健康的防治应以调肝理气为主,从肝治疗气血紊乱,调整人体功能恢复健康。
1.1饮食调理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此类人群若多吃酸味食品,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旺的肝气更旺,反而使不适感加重。有鉴于此,应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旺。
1.2充足睡眠肝主藏血,《黄帝内经》中说:“人卧血归于肝”。所以保护好肝脏,还应保证睡眠。血液中还带有各种营养物质,人平静或休息时,肝会贮藏血液,对肝就有滋养作用。
1.3中药保健中药中有玫瑰花活血解郁;佛手行气除痞;菊花清热平肝,这些皆可在平时泡茶饮用。
2.脾虚湿困型体质的预防和纠偏
脾虚湿困型体质的的人群大多形体肥胖、倦怠乏力、四肢困重、胃脘痞闷、便黏不畅、舌苔厚腻等证象。这些证象主要是由于脾的运化水谷,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引起的。脾虚湿困型体质的的人群亚健康的防治应以健脾化湿为主,从脾治疗气血不足,调整人体功能恢复健康。
2.1饮食调理由于此类人群大多形体肥胖,而且有些人食量很少但也照样肥胖。从中医理论上讲,肥胖的发生其实并非都与食量有关,其实是湿邪留滞肌肤,应以健脾祛湿为原则。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如甘味入脾。此类人群若多吃甜味食品,则使已经功能失常的脾脏无力运化。而且,甘味及肥厚之物易生湿,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所以,应少吃些甜味及油腻的食物,由于脾胃虚弱,平时更要注意营养,保护脾胃。我们经常在临床见到食量增加而体重下降的病例,其机理是脾的运化功能恢复以后,湿邪得以去除,在控制肥胖的同时,也改善了食欲。
2.2少思虑,多运动《灵枢·本神》说:“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虑过度,影响气的正常运动,导致气滞和气结,最明显的是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适当运动能加速气血运行,可以使多余的津液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
2.3中药保健中药中扁豆能健脾化湿;薏苡仁亦有利水渗湿,健脾的作用;橘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这些皆可以在平时煮粥食用。
3.肝肾阴虚型体质的预防和纠偏
肝肾阴虚型体质的人群大多心烦不寐或多梦易醒,头晕耳鸣,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心悸汗出,健忘或有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等证象。这些证象主要是由于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引起的。肝肾阴虚型体质的人群亚健康的防治应以养肝阴、滋肾水为主,从滋水涵木的角度,调整人体功能恢复健康。
3.1饮食调理由于此类人已处于阴液亏少、虚阳偏亢的状态,如若再食用过温热的食物,则会令阳火过旺,尤如火上加油,令体内津液燃烧得更快。有鉴于此,宜食蔬菜、水果、鱼等清淡食物,应少吃辛辣刺激、烟熏、火烤、腌制的食物,避免对肝肾造成过多的压力。
3.2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中医主张,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寤。也就是说,尽量在子时(当晚23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如果这个时候熬夜,就会让肝功能发挥不佳,甚至出现问题。肾功能最强的时间也是在凌晨,而最脆弱的时间是夜晚23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因此,建议早睡,养养精神。
3.3中药保健中药中桑椹有补肝、益肾、滋阴的作用;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枸杞子可肝肾真阴不足;冬虫夏草具有补肺、补肾和护肝养肝的功能。这些皆可作为食材,平时炒菜或炖汤食用。
4.瘀血内阻型体质的预防和纠偏
瘀血内阻型体质常见有头发易脱落、肤色暗沉、唇色暗紫、眼眶暗黑。而且心情不快易烦,急躁,不耐受风寒,有些人则有身上某部分疼痛的困扰,有些人明明年纪未到就已经出现老人斑等证象。这些证象主要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引起的。因此,瘀血内阻型体质的人群亚健康的防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肝疏泄气机,气机一畅通,血就畅通。从这方面入手来调整人体功能恢复健康。
4.1饮食调理《素问·五脏生成》载:“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胼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因此,若过食咸则易泄津,血脉凝滞。因此,倘若长期过量食用盐,血行不畅,则易形成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瘀血体质。应少食盐,可采用醋、植物调味品等弥补限盐后的口感要求。另外少吃寒凉的收敛的东西,遇寒则凝,否则增加瘀血体质。可以少量饮用红葡萄酒,活血化瘀。
4.2情绪开朗,增加运动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血液流通,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对血淤体质者的身体益处十分重要。
4.3中药保健中药中当归能补血、活血;三七亦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山楂可以消积行瘀;玫瑰花能活血解郁。这些在生活中可以煲汤、泡茶。
5.心脾两虚型体质的预防和纠偏
心脾两虚型体质的人群大多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时睡时醒、醒后不能再睡、神疲体倦、健忘、面色少华、大便溏稀、心悸、食后腹胀、食纳减少等证象。这些证象主要是由于脾气虚、健运失司,心脾亏虚,血不养心引起的。心脾两虚型体质的人群亚健康的防治应以补心脾、补气血来调整人体功能恢复健康。
5.1饮食调理此类人一般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气虚弱,不能化生气血精微,血液的生成不足,固摄失职,又可进一步加重心血虚证,而形成心脾两虚证。所以,此类人当以补脾胃为先,但是由于脾气虚弱,脾的运化功能差,所以饮食应尤为注意。首先要按时吃饭,饮食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其次忌烟、酒及浓茶、咖啡,忌辛辣刺激品和生冷的食物。
5.2少思虑,规律生活,多锻炼中医认为,思虑劳神,不仅暗耗心血,血虚无以化气,而且影响脾的运化与统血功能,造成脾气亦虚。由此少思虑尤为重要。另外,白天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晚上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这样就可使人体的生物钟处在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
5.3中药保健中药中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莲子能补脾止泻,养心安神;龙眼肉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这些都可以在平时熬粥食用。
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由于每一个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因受遗传、精神、营养、疾病、锻炼、环境、社会等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体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体质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理论基础。在未病情况下,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仅可以干预亚健康,而且还能预防疾病或延缓发病。
目前笔者采用不同体质类型的评定作为简便的筛检措施,早期发现各种类型的体质。具体方法有普查、定期健康检查、重点项目检查等,从而指导早期诊断和干预亚健康。综上可见,中医体质学说及辨体论治蕴涵着丰富的预防医学内容,提倡科学的、积极主动的预防思想,主张和重视对患病之人体质状态分析,对各种偏颇的体质状态进行修正,从而达到改善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正是这样,使得防治亚健康成为可能。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白殿疯可以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