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的身心有不适感却无法按西医标准查出病名的状态。亚健康其实就是不健康,只因西医查不出病因,就自欺欺人,称之为亚健康。人有不适却不知病因可能比已知有病更危险,因为不知何病则无法对症医治,只有等病情严重了,能查出病名才开始医治,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令小病变大病,甚至在人之将亡才醒悟,这就是为甚么《黄帝内经》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道理。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就是正气不足,所以邪气来犯,表现为经络不通,只要用自愈法打通经络,令正气上升就好了。亚健康按科学解释,是由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其中社会因素包含文化、信仰、知识、习惯等诸多方面,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的人已超过7亿,占全国人口的60%—70%。据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现代文明带来的医疗污染、环境污染、生活快节奏、不良生活习惯,使现代病种发生了变化。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营养过剩的代谢紊乱等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这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却基本上可以通过自愈法来缓解、治愈。
治未病:有口号没方法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两层含义: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此即所谓“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但问题是绝大部分人对防病没兴趣,只对治病有兴趣,甚至只对治大病才有兴趣,因此教育人们防病也需从治病入手他们才有兴趣,而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有效、最简便的疗法就是自愈法。只有有效、简单才能在百姓中普及。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一时难以明确病名,如疲劳、乏力、失眠、忧郁、头痛、虚弱等各种不适,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做出疾病的诊断。但是这种状况对于自愈法却不是问题,因为凡病皆可表现为经络不通,阴阳不调,搞清病名意义不大,甚至反而误导,所以大可忽略病名,一步到位,用自愈法自己诊断病情,并同时打通经络,以最快速度恢复健康。至于究竟治好了什么病也无关紧要。
遗憾的是,现代中医西医迄今都没找到可在人类广泛普及且疗效显著的疗法。现代中医已经普遍西化,没西化的中医也以用药为主,这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掌握的疗法,大众望尘莫及。如果我们普及《黄帝内经》里的常识,告知世人打通经络就治病,就是大补,治未病和治已病便都如同玩游戏一般简单有趣了。中医的所有疗法,无论服药、针灸,还是拔罐、刮痧、点穴、推拿,其实都在干一件事:打通经络。可惜这些方法跟号脉开方一样,并非人人都能很快掌握,而且有一定危险,故很难普及。一旦医疗行为只能被极少数专业医生把持,就很容易令一个助人的善业变质为牟利的商业,而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也的确如此:极少数人使简单事物变复杂而赚钱,大多数人因不知自愈如此简单而痛苦无助。这是人类医疗发展的障碍,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哀。
调气就是治病人类大多热衷治病,对治未病无太大兴趣,这就逼得我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先教他们治好病,回头再说治未病和养生,再从养生过度到养心、调心。而这一切,都跟科学还看不清的“炁”紧密相关。“炁”这个字现在已经被简化为“气”。医学的本质是健康管理,再上升就是生命管理。生命现象的背后自始至终贯穿了“炁”的变化。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炁的生灭过程。管理生命就管理“炁”,“治未病”和“治已病”也是围绕调理“炁”而展开。
近百年来,科学发展对疾病真相的研究有许多成就,其主要成果在抗生素的发明和精细手术的进步。这在瘟疫和战争频繁的时代确有很大意义,但它对疾病的控制还无法与中医相提并论。西医的进步不过是其它学科如材料学、机械学、电子学的进步成果,跟医理无关,离医道更远。中医既是形而上又是形而下,既是道又是术,而西医基本上还在形而下的器和术的层次兜圈子。既然西医没有道、气的概念,就无法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经络这个灵魂的枢纽。中医并不满足于CT扫描、病理化验等结果,它还要探讨阴阳、五行、经络等状态,对经络瘀堵、气机混乱加以调整,因为这些才是疾病背后的动因。而气的异常在病发作之前就表现出来了,能识别气异常就是“知未病”,从而可在“病前”就作出干预调整,能“知未病”才能“治未病”。
不知“气”的存在,就只能等现有诊疗手段查出病理结果后才以杀死病菌、肿瘤的名义作对抗性、伤害性治疗,结果也毁掉了人。西医的治疗主要依赖药和手术,这必然产生严重副作用,还制造更多的疾病和死亡。以美国为例,因药害致死率占所有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而且还在上升中,此即西医所言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众所周知,中国的情形比美国更严重,过度使用药物和手术已经泛滥成灾。
中医无论治未病、治已病都以调气为法。而气的通道就是经络,经络不畅,则表现为各种人体不适。因此可以说,凡病,皆为经络不通,疏通经络就在治病。这和西医诊断治疗依据“病理变化”并无冲突,分别只在于“病理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气的异常”。拍打、拉筋、针灸、推拿、气功、砭石等外治疗法都能改善经络状态,促进气的通畅、和谐,增加正气,所以能帮助人恢复本然状态,摆脱对药物的依赖。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最后选择,其目的也是疏通经络。中药讲究气的升降出入、药气的归经,不讲究化学成分,否则就是西药。人类的病源不外乎两类,一是七情六欲,二是内外不和。正气的提升对抵御这二类病源都有效,《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是此意。既然提升正气是治疗一切病的法门,古典中医的大道至简,也就令人豁然开朗了。
既不见气,就造病名因为不知形而上的“气”,西医只能等病的具体症候完全显现,查到疾病的量化指标才能诊断,等小病变成大病,功能性病变发展为器质性病变才能诊治。按中医理论,病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协调。所以只要疏通经络,就既可防病,又可阻止小病转为大病,也可直接治疗大病。但同样是治病,一般医生、患者往往被病名所迷惑、误导。病名不过是西医按照已知指针而贴的标签,气机不畅导致的病变西医还看不见。而这正是中医的优势。如果回归古典中医,我们会发现,凡病皆为复合病,即多条经络的瘀堵。比如高血压患者,就不应单纯吃降压药,因为此类患者心脏多有问题,而心有问题则肾、肝、脾等脏器也有问题,如果长期吃降压药就会导致性功能下降,心、肾、肝、脾出现更多问题。又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单纯用西药治疗,就容易导致和加剧高血压、心脏病或肾病,进而会影响到眼、四肢血管的功能,造成足趾麻木、溃烂。若将人作为一个整体而全面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身体自愈力会自动调节一切已知和未知的疾病。
如果不知气和经络,就只能在出现明显病症或器质性病变后才进入治疗,在治疗时又不断被各种指标和病名所迷惑、误导,就会为满足“指标”而顾此失彼,治病往往就成了造病。生命是个复杂的整体,针对局部治疗或改善单一指标的结果是对整体协调的干预和破坏,往往旧病没治好却造出一堆新病。而自愈法以调心为上,外治为主,疏通经络群,不针对具体指标和病名,而是提升整体自愈力,即提升正气,赶走邪气,结果往往不是治好一种病,而是治好一串病,并提前阻止了一些存在体内还未发出的病和一种病向另一种病的转化。
在治病层面,我们并不排除西医方法,但必须强调整体协调、正气上升。因为只要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