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亚健康预防 > 疾病预防 > 体育运动与亚健康的防治

体育运动与亚健康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7-10-11 12:13:14   点击数:

“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原因

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原因较复杂,主要有环境污染,过度疲劳,不良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原因引起其形式不仅有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作用,缺乏适量运动也是导致亚健康状态产生的重要原因。

不良生活习惯能导致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吸烟、过度饮酒、高脂肪或过量饮食、缺少运动、睡眠不足、不吃早饭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我们健康的身体逐渐进入“亚健康状态”,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而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时代,竞争激烈、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使人们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增大。心理压力过大,将导致心理失衡、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引起各种疾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是抵御疾病的有力武器。我们应该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淡泊名利,知足而乐。

日常生活中,每天的膳食必须保证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供给。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水产品。同时,如果营养不均衡也容易导致机体“亚健康”状态出现。还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膳食倾向:一是食物营养和热量过剩;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节食,以致某些营养素和热量不足。这两种错误都足以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另外疲劳是人体的一种生理性预警反应,提示人们应该休息了。短时间的过度活动所产生的疲劳,经过休息可以很快恢复。但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再加上夜生活过多,休息不好,就会产生疲劳的积累――过劳。过劳会损害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透支”,长期下去,必引发疾病。因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锻炼,防止疲劳的积累,避免滑向“亚健康状态”。致亚健康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运动在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   

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正确地帮助、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体质,改善情绪,调节精神状态,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因此,体育运动在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改善机体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

体育运动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从而使全身循环加快,各器官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状态,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起来,从而使各器官的血液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健康的机体,良好的神经系统和各部分机能系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也是保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物质前提。因此,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保健是不可缺少的,长期的运动不足,不仅直接导致机体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下降,同时也会造成智力、情感、个性障碍。可见,体育运动对人的生长发育,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要。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乐观、积极开朗的心境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运动项目,会在身体完成各种练习的过程中,在与同伴默契配合的过程中,在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过程中,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并加强了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使人在运动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如跑步使人向着目标勇往直前,打球使人机智灵活,体验着羣体协调配合的愉快等,特别是对于那些心情抑郁、悲观或患有神经衰弱的人来说,体育运动更具有改善心境,医治心理创伤的作用。

体育运动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使人与人产生亲近感,特别是在竞争活动中,使个人之间、集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调更加频繁,是对个人心理质量更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到了“极点”时,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落荒”;犯规时是“以牙还牙”,还是不作计较;裁判时,是大度宽容还是斤斤计较;集体配合不佳而使比赛失利时,是互相鼓励,还是互相抱怨,所有这些既是对个人心理质量的考验,也是对个人质量的磨炼,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体育运动具有凝聚力,可以加强集体之间的团结。在体育活动中,不论相识与否,都可以找到相互交流的手段,一个手势、一套动作都可以交流信息,即使是那些性格不善交际的人,也可以在运动中很快互相理解。

体育运动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与坚强的意志质量

在体育活动中,人的情感体验表现得鲜明强烈,丰富多彩,紧张多变,而且两极性的情感交织发生,情绪的发生和变化直接影响到身体各部分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到运动成绩。在运动中体验到的轻松感、获得胜利的喜悦感不仅可以引起运动的强烈动机,而且有利于激发勇敢拼搏的精神,使运动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在体育运动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以取得运动的好成绩,而且可以锻炼个人坚持实现目标、克服困难的意志质量。体育运动需要吃苦耐劳,既要战胜外部气候条件的酷暑严寒,又要战胜自身身体疲劳所产生的不适应。

体育运动可预防和治疗生理心理疾病

体育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胃下垂、肺病、腰背疼痛、肌肉操作等躯体疾病以及手术或病后恢复都有明显作用,它也是治疗和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例如,对神经衰弱、忧郁症、恐惧症、焦虑症等多种神经官能症和心身疾病有治疗作用。运动是一种肌肉体操,实际上它还是神经系统的体操、心理体操。它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落差物质的运输能力,使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料,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脑的正常功能,而且能够加强神经系统对全身各部分的调节,从而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减轻症状,同时也是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妙药。

体育运动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

如何控制和预防亚健康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有氧运动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健身运动,是促进人体从亚健康到健康的最佳途径,进行有氧运动必须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心肺功能,增强人体有氧工作能力,能有效的促进亚健康状态的好转。这类项目主要有:散步,慢跑,游泳,游戏,自行车,爬山,跳绳等。另外,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对改善心血管功能也有良好的作用,对健身非常有益,也可以作为亚健康者的健身项目。

时间

亚健康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坚持每天10-2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心血管功能。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体力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一般在傍晚达到高峯。比如,身体吸收氧气量的最低点在下午6:00;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在下午5:00到6:00之间最平衡,而身体嗅觉、触觉、视觉等也在下午5:00到7:00之间最敏感。因此,综合来看傍晚锻炼效果比较好。

频率

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运动时长以每次30分钟~60分钟为最佳,同时时间间隔可根据每次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运动量较大,间歇宜稍长。如果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运动后又不疲劳,可坚持每天运动。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运动强度可根据锻炼时的心率、主观用力感觉(RPE)进行定量化。

(1)心率:心率是确定和监控运动处方强度的最常用指标,主要有:

①年龄减算法(Jungmann标准)

运动适宜心率=(或)-年龄

②净增心率计算法

按体质强、中、弱三组分别控制运动强度。

运动后心率-安静时心率<60次/分为强组;

运动后心率-安静时心率<40次/分为中组;

运动后心率-安静时心率<20次/分为弱组;

此法适用于心脏病、高血压、肺气肿等慢性病人。

③运动量百分比分级法

计算公式:(运动后心率-运动前心率)/运动前心率×%

评定:运动后净增心率达71%以上者为大运动强度;

运动后净增心率在51~70%者为中等运动强度;

运动后净增心率为50%以下者为小运动强度。

此法在运动疗法中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和体质较差学生。

(2)主观用力感觉(RPE)RPE用于运动处方中强度的确定,用这一指标可反映人体在进行工作时感觉到真正用力程度,给定的数值与相对运动强度呈正相关,当RPE直接被采用时,证实这一指标用于监测运动强度是非常准确的。

结论与建议

健康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人体健康的内涵已扩展到心理学、社会学等范畴。健康,体现着人类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基本关怀,而体育则是这种关怀的良好执行者。参与体育锻炼,在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心理素质的完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改善人际关系都有着独到而显著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消除“亚健康状态”的特效药物。专家们认为,摆脱“亚健状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坚持体育运动。

对“亚健康”状态以及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疗保健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让更多的人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项目,对预防和控制亚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扫一扫,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vemate99.com/jbyf/17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