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要求: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治未病”很大程度上是治“亚健康”其实这种“未卜先知”的治病方法,早在两千年前的古人们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黄帝内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说得通俗一些,“治未病”就是预防,广义来讲,“治未病”包含了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几个方面。其中检查、调摄尚未患病(或无明显患病)的机体,防止疾病发生就是战略前移的最前沿,大致等同于我们现代所说的治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即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表明体内已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相尚未显露。最终它会出现两种结果:向健康态转化或者向疾病态转化。因此,“治未病”的目的就在于提早发现,促进其向健康态转化,相当于把“未来可能要得的病提前预防了”。
通过临床长期观察发现,几乎很少碰到完全健康的人群。
有资料表明:中国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仅占5%左右,各种疾病者约占2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75%左右。所以“治未病”很大程度上是治“亚健康”。
二、“治未病”最重要是分清体质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体质为本。中医常说“治病必求于本”,所谓的“本”是指致病的根本原因,也包括其个人的体质,所以,“治未病”的基础就是进行体质辨识,然后根据不同的体质对人进行相应的调养。
科学研究表明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中医将体质分为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
曾经有一份2万例的调查分析显示:各种偏颇体质与亚健康关系密切。同时,发现疼痛型亚健康与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正相关;早衰型亚健康与阳虚质、痰湿质正相关;疲劳型亚健康与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正相关;心理型亚健康与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正相关。这个结果正说明了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体质多发病症。如果你是这种体质类型,按照提供的措施调整生活,可以减少患病几率。
三、如何进行体质辨识和体质调理中医体质辨识项目其实是一个“未病诊断”过程,大约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
前十五分钟填写中医体质辨识体检问卷。比如:你是否经常失眠?你是否经常容易手脚发冷?你是否喜欢吃油腻食物?……一共有70多道题目。
后十五分钟医生会针对测试者填写的表格的某些选项进行更详细的询问、核对并且给予测试者切脉、看舌苔等中医诊断手法。
接下来,测试者所填写的问卷内容,将会被输入专业软件进行测评,一般一周后,测试者即可得到自己的测试报告。
报告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体质类型判定和该体质易患疾病倾向,第二部分为测试者提供非常细致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调整建议。必要时医生还会给予汤药、膏方、经络等方法共同调理。这样不仅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就诊者的状态,而且对测试者未来要生的病进行了先期预防,比如:少生病了或者身体感觉舒服了等。
由于体质调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要达到明显的效果并不容易,因此,我们建议测试者每隔一段时间后再复诊,在不断跟踪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体质有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最终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未病之间。通过体质辨识,在了解中医体质类型及不同体质发病倾向后,给予个性化的养生调理建议,达到气血平和的健康。如果已经是“已病”之人,也可以通过体质辨识,本着“急则治其症,缓则治其体”的原则,或两者兼顾,则可获得准确、全面和有效的治疗。
这种被媒体描述为“做题加搭脉”的方法,又被称为中医体检,当然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能全面结合西医体检的相关理化指标,就能更好地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更大程度上减少患病的痛苦,达到先人所描述的“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