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时/节/话/养/生
膏
方
补虚扶弱延年益寿调理阴阳
GAOFANG
《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
元代·白朴
阿胶一碗,
芝麻一盏,
白米红馅蜜饯。
粉腮似羞,
杏花春雨带笑看。
润了青春,
保了天年,
有了本钱。
杨贵妃养颜膏方
膏方,又名膏剂,是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而内服膏剂即膏方,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以及保健、养生、美容等方面。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除用于治疗外,亦已作为药饵补剂用于养生。现代研究发现,冬令进补膏方,可起到调节免疫、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氧自由基等作用。总之,膏滋药是一种重要剂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膏方之制定,遵循辨证论治法度,具备理、法、方、药之程序,不仅养生,更能治病。
服用膏方的适宜人群
亚健康者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体力和脑力严重透支,应酬多,休息少,这些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而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慢性病人
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凡气血阴阳虚弱的患者,如慢性病人,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疾病康复期患者等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治病调体、补虚祛弱、除病强身、预防药物毒副反应的目的。
体质调理者
中国人九种体质只有“平和质”为健康体质,其余皆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是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要想获得健康,必须调整偏颇型体质。体质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而全面的调理,包括生活起居、饮食、运动、药物干预等。而膏方处方的制订必然要结合体质类型,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同时根据不同的疾病及其症状、体征组方,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和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以达到调理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
老年人
生老病死是必然规律,人的生理机能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趋衰退,此时更易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甚至是恶性疾患,此时应用膏方进补,来增强体质,祛病延年。
女性人群
女性“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特性,更易导致气血阴阳诸证亏虚。《素问上古天真论》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坠;六七、三阳脉衰,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根据此段经文,女性五七即35岁左右出现衰老表现,直至七七即49岁进入更年期,这期间服用膏方的优势就是补益人体气血阴阳,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等目的。
儿童与青少年
某些缺陷性疾病及体质虚弱的小儿可以根据其生长发育、体质或病症需要适当进补,但儿童脏腑娇嫩,发育未成熟,故不宜长期进补。但如果确实为体虚的患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患、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不振、自汗、盗汗、遗尿等,可选用膏方。另外,处于疾病康复期的儿童、拒绝苦味中药的患儿等,也可以适当使用膏方进补。
糖尿病患者适宜吃膏方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防治,其病情在一个阶段内较为稳定,可用一种治法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治,而一料膏方一般服用一个半月左右,特别适宜采用,而且膏方不一定放糖,即便放糖也是用吸收率极低的替用品木糖醇或甜菊糖,并不会导致血糖升高。
围绕糖尿病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主症,中医辨证有阴亏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的证型,治疗上对证治疗,清燥热,益气阴,平调阴阳。膏方可以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病情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处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血糖平稳,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膏方服用方法
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二是考虑病人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般来说,冬令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而其他季节则不必拘泥。
年三九时间表
一九
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二九
年12月30日-年01月07日
三九
年01月08日-年01月16日
膏方服用禁忌
为了更好的疗效,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叫做"忌口"。如服人参膏时忌服萝卜;服首乌膏时,忌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一般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
虽然膏方制剂主要主要以滋补、调养为主,但是,但无论哪种膏方,都是不能通治百病的,所以服用时,需要对症,以做到合理使用,以获佳效,有疑问或不清楚之处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
王平教授简介
二级教授,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医30余年,先后师从陈如泉、张六通、邱幸凡等全国名老中医,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邱幸凡教授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师承指导老师,日本信州大学老龄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兼任国家教育部中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获评“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湖北中医名师”、“中华中医药科技之星”、“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一层次)”、“湖北省暨武汉市中青年知名中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药物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2项。
擅长运用中医药经典理论治疗失眠、痴呆、健忘、眩晕、中风后遗症、耳鸣、耳聋、心悸、胸痹等心脑病证;畏寒、咳嗽、便秘、瘙痒等内伤杂病;及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失调、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产后气血亏虚、内分泌失调、体质虚弱、亚健康等。
门诊时间:
1)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国医堂专家门诊部每周二下午/周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