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在身体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同时也能制造白血球和红血球,储存矿物质。
但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会出现生理性的变化,如变得脆弱、易骨折和骨质疏松。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骨科疾病,不妨来盘点一下。
1、16岁以下防脊柱变形
不良习惯引发的骨骼疾病将会引起青少年出现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生长缓慢等症状,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驼背、脊椎变形等。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少年儿童的骨头发育是人生最为关键时期,如发育不良将直接影响终身健康,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骨骼保护和骨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0多岁防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
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者伏案工作会增加颈椎压力,导致肌肉紧张和用力,从而引起劳损。除此之外,长时间低头也会对肌肉和韧带、软组织带来损伤,增加椎间盘向后的压力,易使得颈椎间盘突出,其主要症状是疼痛手麻、头晕以及肌肉紧张。
另外高强度的玩游戏也会使得精神过度紧张,减少供血量,引起组织缺血和缺氧。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点击手机屏幕,会使得手腕紧张,导致腕关节疼痛,从而引起腕管综合征。因此要减少玩手机的次数,多揉揉手腕,使腕关节得到放松。
3、40多岁防痛风
40岁以后患上痛风的风险逐年升高,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的主要因素,身体受寒、高嘌呤饮食、大量吸烟喝酒、受到感染、身体肥胖以及外伤等都可导致痛风发作。平时需控制好血压、血脂和尿酸,维持正常体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
4、50岁以上防骨质疏松
到了50岁以后,人身体内的各个器官开始逐渐老化,骨骼系统也是如此。骨头里的钙质以及矿物质开始慢慢减少,尤其是女性,50岁以上进入更年期的女性,由于荷尔蒙不平衡,钙质流失会逐渐加快。骨质变得单薄,形成许多细小的小空隙,呈现为疏松现象,在身体上,表现为不再有能力承受外界或内在负荷。这样的话,全身各关节骨骼部位的疼痛或骨折的情况,就容易产生。
5、70岁以后防骨折
进入70岁后老年人多有行动不便,易出现骨折,骨折通常是由不经意跌倒所引起的,骨折一般发生在大腿股骨和股骨颈,所以预防大于治疗,房间客厅地面不能太光滑,可以铺上地毯,浴室墙壁上加装扶手。
健康科普手指夹伤类型及处理方法快停下,腰椎间盘突出这几种运动不要做尿酸过高怎么办,这四种方法让你远离高尿酸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